“X戰警”在超級英雄漫改電影中獨樹一幟、火爆全球的今天,很少會有人能夠想到當年系列電影創作與發展的種種困境。
那些銀幕内外的故事,伴随着電影的誕生,也逐漸成為過往的曆史,然而正是這種種不堪造就了今天的“X戰警”系列電影的銀幕表現。
幾經輾轉的影視改編之路
作為漫威漫畫中最為獨特而鮮明的超級英雄團隊,“X戰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後來制作了《泰坦尼克号》、《阿凡達》的詹姆斯·卡梅隆所看中,準備将其搬上大銀幕。
而作為當時漫威漫畫的代表斯坦·李早早就與詹姆斯·卡梅隆以及Carolco電影公司,立下了影視改編協議。然而,天公不作美,卡梅隆最終因為接拍《蜘蛛俠》而未能繼續參與到“X戰警”的電影拍攝之中,另一方面Carolco公司也突然宣布破産。電影的拍攝計劃就此不甚了了,無疾而終。
在Carolco公司破産之後,其所持有的許多漫畫作品、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權也進行了流轉,其中就包括“X戰警”,X戰警的版權最終又落回了漫威手中。
很快,當時陷于财務危機的漫威對“X戰警”進行了一波推銷,想将其推給後來制作了《蜘蛛俠》系列電影的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然而,哥倫比亞影業對“X戰警”并不感興趣。
幾經周折下,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漫威顯得左右為難,而這個時候20世紀福克斯的出現簡直就是曙光,雙方迅速實現了版權交接。當然多年之後面對“X戰警”的巨大成功,估計漫威公司腸子都悔青了――因為不管電影取得多麼大的成功,自己隻能拿到少得可憐的版權費。
高光下的銀幕初秀
從1994年剛買下版權開始,“X戰警”又沉寂了近5年之久。
直到資金、技術以及演員陣容最終确定,萬事俱備後的1999年,電影才正式開始拍攝制作。
放在今天來看,《X戰警》也就頂多能算是二流科幻與動作電影,然而在當時,在同類型電影基本沒有,好萊塢電影制作偏向叙事和戰争的年代,“X戰警”的出現猶如炎炎夏日裡的一杯冰淇淋,讓觀衆們得以領略到不同的電影滋味。
可以說,作為21世紀的第一部超級英雄電影,“X戰警”在新時代的創作策略與技術運用,忠實于漫畫原著風格和電影生活化的情節表現。是電影區别于以往如《超人》、《蝙蝠俠》等超級英雄漫改電影,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一點。
電影成功的另一個方面與演員陣容的選用密不可分,休·傑克曼飾演的金剛狼,伊恩·麥克萊恩飾演的萬磁王、帕特裡克·斯圖爾特飾演的X教授以及哈利·貝瑞飾演的暴風女幾乎成就了電影一半的精彩紛呈。
這些角色也在後來系列電影中成為電影靈魂般的存在,支撐起電影故事與現實連接的紐帶。
影片首次向觀衆提出了一個充滿現實意義的問題:如果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走出了不同的路線,那麼我們自己該選擇如何面對?
一炮打響後的緊鑼密鼓
在第一部《X戰警》以750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取得3億多美元票房收益後,電影續集的制作計劃迅速被20世紀福克斯提上日程。
1億多美元的拍攝預算,使續作相比前一部電影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間和發揮能力。影片在開啟追尋金剛狼身世之謎的同時,繼續着電影系列現實層面上的讨論。
相比前一部,如何面對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同的發展結果的問題,這一部抛出了更加深刻而明晰的哲學思考:對于“我是誰?我要成為誰?”的自我追問,實現從對現實社會的思考反歸于内心的自我追溯。
無論是影片中關于金剛狼追尋自我身份的情節表現,還是以X教授為首的“X戰警”和以萬磁王為首的另一派變種人在現實困境下的不同抉擇,都展現出比前作更為出色的思想内核。
而相比第一部對萬磁王的簡單臉譜化形象描述,這一部中的萬磁王顯得更為立體,表現出人物在面臨危機挑戰與現實抉擇時的無奈、悲怆。
我們逐步從萬磁王的行動中看到他的許多行為動機并不是處于對單純的仇恨或者複仇,而是基于變種人遭受殘酷對待現實作出的合理化反應。
我們無法簡單的從傳統思維模式出發,去認定和判斷他的善惡美醜,這樣的人物現實化刻畫使得劇情的張力和飽和度能夠更加深入觀衆的内心,引起共鳴。
在《X戰警2》取得了和系列第一部同樣優異的票房成績和輿論評價後,福克斯有些飄飄然了,迅速上馬的《X戰警3》相比前兩部電影之間相隔數年之久的上映間隔,它與《X戰警2》僅僅相隔2年的上映間隔期,使系列電影的制作逐步走向了商業化、模闆化的成熟商業電影制作流程。
然而,緊鑼密鼓之下的《X戰警3》雖然有着遠超前兩部作品的視覺效果表現、龐大而複雜的人物角色關系以及同樣忠實于漫畫原作的背景設定與人物形象,但是思想内核逐漸破碎化、表面化的最終呈現依舊讓評論家一片讨伐之聲。
《X戰警3》在高達2億多美元拍攝成本下,隻取得4億多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績,也很難令人滿意。
最終,系列第三部中“鳳凰女”的驚異表現和金剛狼的不屈不撓讓無數觀衆為之動容,并成為漫改電影中的經典場景的同時,《X戰警》的三部曲系列也就此終結,宣告落幕。
新的時代,新的傳奇
在外傳《金剛狼》表現欠佳,手上大IP也沒多少的艱難現實之下,20世紀福克斯對“X戰警”系列的重啟拍攝勢在必行。
2011年,新的“X戰警”系列電影第一部《X戰警:第一戰》經過精心籌劃,終于展現在翹首以盼的觀衆們面前。
這部前傳性質的電影展現了漫畫與電影從未展現過的故事内容,帶領觀衆重回到X教授與萬磁王從孩童到成年,從迷茫到成熟,從夥伴到敵人的歲月曆程。
“軟重啟”下的年輕版人物形象相比以往系列電影中的固定形象,同樣也帶給了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精心設置的曆史年代和曆史事件下,細膩而深刻的人物轉變充滿現實主義的沉重和尖銳,為新的“X戰警”系列電影鋪下了良好的整體框架。
在《X戰警:第一戰》取得了高口碑、低票房的尴尬境地之後,福克斯選擇了換用導演,重新請回對“X戰警”系列電影有着重要影響的布萊恩·辛格進行指導。
原本就異常出彩的電影劇本、新舊兩個版本的X戰警首次同台登場加上熟悉大型商業電影制作的布萊恩·辛格,《X戰警:逆轉未來》成為了福克斯整個“X戰警”系列電影中的爆棚之作。
它完美地表達了原作漫畫關于時代問題和現實思考的思想内核,電影穿越回70年代美國的情節也同樣充滿了緻敬寓意。
70年代是《X戰警》漫畫現實重塑的開端,X教授與萬磁王兩個漫畫角色的曆史原型馬丁·路德·金與馬克西姆·X兩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在70年代把美國民權運動發展到了高潮。
而70年代的美國也在經曆了越戰的長期焦灼之後,走向停戰的現實抉擇。
1973年正值《關于在越南戰争結束、恢複和平的協定》簽訂,同年3月29日美國國防軍完全從越南共和國撤出。而片中閃現而過的曆史畫面、X教授在越戰中失去學生的經曆也是在電影特有的方式對70年代美國超級英雄漫畫普遍表現出的反戰主義進行了曆史的緻敬。
與後期漫改電影作品中,普遍注重視覺效果而忽略對故事劇情本身的精心打磨的情況相反,《X戰警:逆轉未來》的故事劇情可以說幾經周折,跌宕起伏,完全把觀衆融入到劇情之中。
開篇的危機未來與曆史穿越,X教授與萬磁王一如既往的亦敵亦友,劇情中萬磁王與X教授在不斷尋找改變未來變量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深刻寓意。使電影不僅僅這是一部超級英雄爆米花電影那麼簡單。
而在人物内心掙紮與多面性性格塑造上,《逆轉未來》也開了系列電影之最。
我們可以看到X教授在經曆了喪失親友、學校關閉,學生離去以及身敗名裂下的種種不堪。不斷接受着人生打擊的同時,身心俱疲的迷茫與頹廢,混搭着70年代流行的嬉皮士風格,讓這樣一部科幻與奇幻巨作同時帶着溫情脈脈和現實韻味,讓人動容。
最終,當X教授走出人生低谷、實現自我救贖的同時,也改變了魔形女原本憤懑不平、一心隻為了複仇的思想,使她在最後一刻放下了手中的槍,在拯救眼前的衆多政治人物同時,也挽救了未來無數變種人的生命。
電影在往昔今日中,勾勒出一幅穿越時空的動容畫面,一個寫給“X戰警”系列的最好告别!
黯淡落幕下的現實
當《X戰警:逆轉未來》的片尾彩蛋展現出徒手造金字塔的宏大場景時,相信所有觀衆在滿懷不舍的同時,飽有對下一部《X戰警:天啟》的期待。然而,在迅速達到巅峰之後的福克斯“X戰警”系列終究還是無法繼續自己的傳奇故事了。
宏大的故事背景、驚人的特效制作、強悍的反派設定……這幾乎就是《複仇者聯盟》的山寨盜版演繹,《X戰警:天啟》上映後,迎來的卻是與上一部《逆轉未來》完全相反的惡評。
在沒有思想内核的電影中,無論再怎麼出色的視覺震撼也無異于是徒勞。
随着今年迪士尼對福克斯的收購完成,無論福克斯對這些漫畫角色有着怎樣長久的打算和規劃,也終究随着收購的完成,成為了過往曆史中的一紙空談。
而處于這個節骨眼上的《X戰警:黑鳳凰》就成了福克斯被收購下的犧牲品。幾次大規模重拍下的不如人意在電影上映之前,就注定了這是一出悲劇。
然而在這樣的一出悲劇末尾,鳳凰女的黯然逝世、X教授與萬磁王的告老還鄉也還是能勾起對有“X戰警”相伴的過往青春歲月,無限的感觸與追思……
但是曾經那個我們熟悉的“X戰警”最終還是在逆轉未來之後,與我們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