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沒錯,這篇文章是寫給《地久天長》的。此時,我的耳機裡放的正是友誼地久天長,而且是王源為電影所唱。本是首老歌,是知青們在返鄉之際所唱之歌。放在現在來聽,特别是在電影看完之後,又一次煥發了新生命力。舉杯痛飲,友誼萬歲。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寫這部電影的觀後感,想着還是從這首歌寫起吧。畢竟,這是電影催人淚下的一個點。時間在主人公劉&王身上停止了,自從他們的獨子因意外去世。而這個去世,竟是竟然是親如兄弟的朋友的兒子。本都是小孩嬉鬧而産生意外,豈能問責,更何況是親如兄弟的朋友的孩子,如何能責備?隻能忍氣吞聲。所以大家離開了,不如不見。待到耄耋之年,再聚首之時選擇和解,怎能忘記舊日朋友之歡顔,友誼地久天長啊。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說回到電影。年青時,一如歌聲所唱“終日遊蕩在故鄉的青山上”,一起經曆友誼的美好。怎奈何,歲月無情天無情。經曆計劃生育的時代,二胎無奈隻能人流,卻因手術意外終身不能再要孩子。獨子和朋友外出嬉戲卻意外溺水而亡。趕上經濟轉型工廠下崗浪潮拍打。總總無奈,被迫南下。而即使南下,收養的孩子叛逆而離家不歸,老婆生如行屍走肉選擇自盡,萬幸及時搶救。啊,四十年,導演将苦難都集中到電影主人公身上了。 不得不說,男主角王景春和女主角詠梅的演技非常棒,硬是把歲月靜好與蹉跎無奈在人身上展現的淋漓盡緻!四十年的家庭劇,雖算不上史詩,但卻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寫照。大鍋飯,下海,喇叭褲,歌廳,小三。電影三小時一閃而過,導演十分克制的把我父母那輩人的日子如涓涓細流講述給我,原來,四十年如雲煙般的日子,是那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So long,my son。這是個電影的英文名。中文名字大多文藝,包含很多。而借助英文,可能容易把我電影的主題。 So long my son,在我來看也許是兩層意思。一層是,兒子呀,我的時光停滞太久了!自從親身兒子死去,我們一瞬間蒼老,好像度日的目的就是靜待死神的收割。即使中途收養的孩子,但那也不是滋味,特别是養子還離家出走了。隻有最後,養子帶着女友回家,電話裡那一聲爸,好似我等你這一聲好久啊,我等你回來好久啊兒子。兒子,等待你長大真的好久啊! 第二層,應該就是,和解這一塊。朋友自離别都正是黃金年華,再一見,好久啊,我的孩子。


電影最讓我覺得好看的,就是劉&王在山崗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兒子掃墓那一場。墓上就是一堆黃土,還有雜草。他們不用說太多,彎腰一把把除掉雜草,再把香燭紙錢一點,也是對兒子的放下吧。就這樣坐着,喝一大口給兒子的酒,吃一個給兒子的橘子,如此餐桌上舉動一般,如在家一般。兩人不用說話,那就是對這個歲月的和解。


電影聚焦到了四十年的小人物,故事也很小。在時代洪流下,誰人不是浮萍。活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