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瞎聊吧。查了下這是導演兼編劇邁克爾·薩諾斯基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我覺得算很厲害了,非常工整和細膩,所有的情節和台詞都有前後呼應,首尾銜合真隻能用嚴絲合縫來描述,道具和動作的細節設計也用心到近乎嚴密。
比如小豬被掠走的次日清晨,風吹動的門闆不停拍打在小豬用食過的平底鍋上;搭檔開始嫌棄得要在副駕鋪布,後來卻扶着男主躺在自己公寓昂貴的皮沙發上;主角第一次在公衆場合講話時都不知道怎麼用嗓子,觀衆立刻知道這人可能好些年沒和人講過話了;強勢甚至暴躁的父親被迫以脆弱的一面和男主對峙時,會在兒子進來的瞬間輕微側開臉去,等等。
此外,攝影和配樂都很清新。我發現看這類“文藝”片的訣竅在于一定要放下所有理性思考,隻用感性去靠近人物,這樣當偶爾的“酸味”冒上來時,也不會出戲,就會覺得:本來就是這樣的。
整個故事我認為的核心是在講:人還是要直面自己的孤獨和脆弱,至少電影裡擁有姓名的三位重要角色都得接受這點。當凱奇飾演的男主得知小豬死後:“如果我不來找她,在我的腦海裡,她就還活着”,他就明白自己無法對妻子死亡這件事再逃避下去了,或許之後他的隐居就不再是自我放逐了,而是真正的隐士。自我放逐這點有些《無依之地》的感覺,但後者風格更為寥廓。
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的一點是,基本沒有揭開主角的人生經曆和内心,你深知整部電影展現的隻是人物的冰山一角,到底也沒有透徹地剖開這個人。這是導演的藝術創作選擇,雖然不會有令人心驚的深刻,但保持克制亦是可貴的,這種留白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