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的故事發生于《複仇者聯盟4》“2012年”時間支線之後,洛基通過宇宙魔方的力量逃離地球,卻不想因此被一群不明身份的黑衣人所逮捕,由此展開了一條隻屬于洛基自己的新故事線。
的确,就是如此簡單,卻又是如此的似曾相識。這不就是被世人反複提及,在諸多作品中描繪的經典冒險故事嗎?從流傳千年的民間故事,到描繪英雄時代的《荷馬史詩》,再到第一部小說《源氏物語》的問世,故事文本發展到現在,幾乎所有的情節架構都能從過往作品中找到對應。
如何将這種已經被人講述無數次的故事變得充滿新意,不僅僅是《洛基》,又或者是漫威,這是世間所有文學創作者首要面臨的問題。關于這一點,每個作者給出的答卷各不相同,而《洛基》,以最終效果來看,似乎給出一份令人還算滿意的答案,尤其在超英題材疲軟,創作欲望低下的現在。
《複仇者聯盟4》涉及的時間穿越概念極為過時,搭配上回到過去拯救未來的俗套劇情,與前作相比難免有些龍頭蛇尾之嫌,以至于在不少影迷口中該作除了緬懷之外所剩無他。
《洛基》作為該作品的後續,以“時間”為底色似乎是在創作初期便早早定下來的事情,否則也不會邀請《瑞克與莫蒂》的編劇Eric Martin。
定下人物與基調之後,便可以搭建世界觀,補充設定,構思劇情。
在故事文本創作時,作者首要考慮的是人物與情節,畢竟人物是故事存在之本,而情節是故事脈絡之根。當然,每個創作者側重點不同,有些作品會突出故事情節,削弱人物塑造比重,而在另一些作品中正好截然相反。這是出于作者表達等造就出來的風格,是好是壞全看最後呈現如何。
在我的過往認知裡,故事也總是繞不開形象飽滿的人物以及豐富完整的情節,二者相輔相成。但至于其他,比如世界觀,又比如設定,除去服務劇情之外,并無其他用途。
而《洛基》這部劇集,定然是要以人物為中心。盡管有前面五部電影的塑造,洛基的形象已然飽滿,但劇集裡面的洛基還處于剛剛戰敗,還沒有經曆洗禮,如何重新塑造成了最為優先處理的事情。
以後續劇情中,從看到主宇宙未來自己的經曆,到因為時間線混亂認識另一個自己 希爾薇,再到每一個新結識的“朋友”消失不見,經過了這些事,洛基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進行自我認知,這雖然與我們更為熟悉的洛基不同,展現出來的氣質也不一樣,但他卻也是那麼的立體。而那些什麼時間軸,什麼TVA,都不過是為了能夠達成洛基本身的角色塑造,換一套設定其實仍能成立。
與同期的其他五部影視劇相比,同樣是聚焦于個人的心路曆程,其引入的“多元宇宙”概念深深影響的着漫威下一階段的發展。
哪怕以現在的視角來看,收效甚微,但這一引入對于當下的漫威來說也是一不得不做之事。
這一點也是漫威影視作品最為诟病的地方,如果說将人物、物品等适當的融入是穿針引線,那麼因為融入舍棄劇作創作本身,又或者說,專門服務于下一部作品這種表現,卻是一種得不償失。
如果把時間拉回至過去,你會發現這一現象早在2015年便已出現,隻不過近幾年越演越烈,好在“多元宇宙”的概念在《洛基》裡面并不僅僅隻是服務,同時還将身為洛基的融入其中。
盡管如此,我對《洛基》最終呈現的效果其實并不滿意。的确,雖然是老套的劇情架構,過時的時間概念,但因為契合角色發展曆程,同時個人命運、自我認知等哲學思考的賦予讓《洛基》故事完成度極高,而制作水平在漫威現階段作品中名列前茅。
但是,由于過多的聚焦于洛基這個角色身上,其他諸如莫比烏斯、拉芙娜、B-15等配角塑造極為扁平,更不要說TVA内外結構,世界架構,很多東西感覺都流于表面,涉及的部分設定在内自圓其說,但在外卻漏洞頻出。讓我不禁在想,是否是因為漫威太過心急,還沒有做好準備。
【OC】淺談洛基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