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電影,昨天看了《地久天長》。

本文輕度劇透,如果你準備看電影,甚至可以放棄本文。
筆者的價值觀中,不希望在觀影前給你植入前置情感。
李誕說 “經濟的落後會造成時空的落後”,雖然是90後,但在經濟較落後地區長大的我,總是對80後的童年故事更有認同感。
影片中破舊的工廠,泥濘的街道,錄音機和陳舊的歌舞廳都讓我無比舒适,甚至影片中的故事我也親曆過,當時也是一個高年級的同學溺水,我親眼看到一位母親在面臨喪失自己孩子時候的撕心裂肺。
另外一個情景,多年以後回到北方,耀君說“冷點好啊,多少年沒冷過了”。我突然想起了每次回北方,下飛機後刺骨的寒風吹來時特别享受,冷點好啊,夠冷的天氣才有性格,我才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現在看來,有些東西并不重要,比如剛開始寫作的我們都想追求一些被人傳頌的、拍大腿的金句,現在看來,它也不是優秀文章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優秀電影的必要條件。
就像是麗雲的台詞,雖然經典,但不像是她能說出來的話:
仿佛時間停止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慢慢變老。
真可笑,我們居然還怕死。
上面被很多大V引用的金句,在我看來,比不過一句“現在把你的身份還給你,周永福”帶來更具真實感的動容。
很多有野心的總是想講一個道理,總喜歡埋下小心思,電影的小細節不停地觸發我濃烈的鄉愁,王小帥說:“我拍這個電影就是想說他們沒有被遺忘”,可是,他們還在意有沒有被遺忘嗎?
最豐富的角色:無能的中年男人這部電影,老戲骨們的演技讓人信服,當然,包攬了柏林影帝影後也印證了這一點。
王景春把主角劉耀軍的憤怒、無奈和期待完整地表現出來,這個眯着眼的中年男人,面對生活一次次的打擊,都逐漸恢複成同樣的無奈表情。
他保護不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他救不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他四處漂泊也沒能留住自己領養的孩子,
他吃力地應付着生活砸向他的一個個結果。
我一直認為,人最可怕的不是少年窮,而是中年窮。所有的電影角色中,情感最豐富的是一個無能的中年男人:
意識到自己無能是人最脆弱的時候,
中年男人意識到自己無能且無法改變,這是人最絕望的時候。
就像另一位導演畢贛所說:很多人沒有自我意識,年輕的時候一事無成,老了都變成酒鬼,一輩子很開心。
喝酒可能是一個無能的中年男人唯一不壞的選擇了,隻有酒精可以穩定地提供一點正反饋,帶來一點虛幻卻可感知的幸福感。如果沒有酒精,不知道有多好人會得抑郁症。
也許,
生活就是要不由分說地摧毀你的不服;
生活就是要赤裸裸地指出你的無能;
然後你眯着眼睛若有所思:
那些想要的可以不要,
那些離不開的好像也能離開。
随着影片的進行,“人到底為誰而活”這個問題反複地抛出來。
在當下,可以在抖音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無數答案,但宗旨都極其政治正确:
為自己而活。
年輕人可能會說,都9012年了,你還跟我說這個?
我今天想抛一個古老但角度不同的觀點,就像李誕堅持的:
人是為别人而活的。
當代的大學生,可能是時間上最自由的一群人,可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做什麼呢?
看小說 刷抖音打遊戲
然後痛苦地呻吟:自己的未來要往哪裡去?
對于大部分人,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産生的動力,超過了過去的所有,有位青年敏銳地注意到這一點:

自我意識強如創業者,在後期的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辜負團隊以及外界的期待。如果你做的是一件影響億萬人生活的事業,那麼你的信念會無比堅定,是因為你被人需要,你在為别人而活。《我不是潘金蓮》中李雪蓮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内心瞬間崩潰,覺得自己的生活毫無意義。
人在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渾渾噩噩,
為别人而活的時候神采奕奕,閃耀着熾熱的光芒。
這不是雞湯,這是一個方法論。
在影片結尾,接到養子電話的夫妻倆燃起的希望,是美食美酒比不了的降維打擊。
如果不是沒得選,誰不想被人需要地過完一生。
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一篇;
其實我根本就不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