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少年的你》,還是有不少觸點,這是一部校園欺淩的電影。
說起校園欺淩,這是一個敏感又讓人頭疼的話題,經曆過的人,那種恐懼與無助,隻有自己才能深刻體會到。
特别在青少年心智不成熟的時期,這時造成的傷害反而是最大的。對于欺負者,他是沒有犯罪的概念的,也意識不到後果的嚴重性,往往這才是最讓人恐怖的點。

為什麼說18歲才是成年人,因為大多數的人到了這個年齡,在意識、概念、自我約束都有了質的提高,一個人有了自我約束力後,才是成年了。
在電影中,有很多鏡頭給到學霸陳念、野痞小北、優越魏萊,他們是校園欺淩的主要關系人。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都不好。
陳念的母親做微商賣劣質面膜,欠債追讨,東躲西藏;
小北從小父母離異,因為帶着小北,他母親嫁不出去,後來抛棄小北,自己出逃了;
魏萊是這些人當中稍微好些的,家庭條件優越,但感受得到,家庭溫度冷冰,父母經商,間接導緻魏萊也是兩面派,欺軟怕硬,兩面三刀。
電影中,從胡小蝶跳樓開始,給校園欺淩下了一個定調,校園欺淩本身是一件很惡劣的事情,應該要受到重視,這是會嚴重到鬧出人命的。
胡小蝶跳樓後,陳念因為給胡小蝶蓋上衣服,引發了魏萊的不滿,導緻陳念成為下一個被欺淩的對象。
這裡我很欣賞陳念的勇氣,換做一般人,知道這其中的道道,是沒人願意做這個出頭鳥,讓自己被盯上的。但是陳念站出來了,面對黑惡,即使害怕,也會鼓起勇氣說不,用行動反抗。

為什麼這份勇氣可貴呢?
在學生時期,其實是特别無助無奈的時期,你沒有更多其他的手段保護自己,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正義讓自己陷入困境,甚至有生命危險,影響前途,誰會這麼選擇。
陳念站出來的示範效應,不單止給反抗欺淩的人有了勇氣,也讓那些欺淩者知道,這世上還有很多其他的聲音,作惡不可能永遠隻手遮天。
影片中,大多數人,都是懦弱的,因為害怕,因為恐懼,因為勢單力薄,因為前途等等,太多的考慮了,在正義與黑惡面前,選擇明哲保身。
再對比野痞小北,混混出身,面對不公義的事情,他會站出來,不服輸。即使被打,但一定會打回去。從這點上看,小北在大是大非面前,内心反而是善良的。這麼一對比,是不是有點諷刺?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是什麼人?
後來,随着劇情的發展,魏萊對陳念的欺淩推到了高潮,剪頭發、拍裸照、打罵欺辱,這也為後面,陳念錯手把魏萊推下樓梯置死埋下伏筆。
老實人往往就是這樣子,你越是忍隐,就越會受到欺負。忍隐的人往往也是極端的人,沒有發洩的出口,最終隻會導緻極端,很多自衛殺人都是這個情況。
所以,合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有很多技巧。****不要一味的忍隐,要學會拒絕,學會說No,這才是你安心做老實人的前提。
人在少年的年紀,往往也是最單純的年紀,為對方付出,可以不惜代價,甚至是坐幾十年牢。
小北為了幫陳念走出去,自己背上所有罪名,數罪并罰起碼要判幾十年,這時小北内心雖然恐懼但很堅定。
也許隻有年少的時候才有這份勇氣和決心,成年人因為顧慮太多,一般是不可能幫另外一個人扛幾十年的監獄生活。
隻有陳念走出去,小北才不算輸,這裡可見野痞小北,内心也是渴望改變的,渴望自己也能成為别人生命中的支柱。

影片的最後,陳念以632分考上北大了,但她沒去,因為良心,因為正義,因為愛,她選擇了自首,由于她本身是受害者,又是未成年,所以隻判了4年,和小北一起,幾年後都出獄了,陳念也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教書,而小北則是一直跟在陳念後面守護她。看完整部影片,還是挺震撼的。
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演技都是在線的,易烊千玺也爆發了自己的小宇宙,展示了自己的潛力。
影片的寓意和啟發,我總結以下幾點:
1、原生家庭很重要,孩子的成長環境會反向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在價值觀還沒形成前,一定一定要好好引導,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再想挽回就很難了。
2、校園欺淩一定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從政策到落地,一定要有貫徹方案的決心和覺悟,孩子的校園環境不可忽視,校園欺淩是很惡劣的事情。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和向上的人一起,要是小北沒有遇到陳念,小北以後隻會越來越惡劣,心中的一點點善念會慢慢被抹掉,徹底變成社會抛棄的人。
4、處于學生時期,要學會合理保護自己,遇到不合理不公義的事情,不要輕易妥協。你越妥協,黑惡越猖獗。
5、影片中引發的思考,不單止是校園裡的事,在校園外社會上,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我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也要有勇氣,對黑惡說No。
最後,如果你也看過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和感悟,也歡迎在下面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