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音頻節目 ???? 瞬息全宇宙:到底好看在哪裡?

歡迎大家在小宇宙app/喜馬拉雅/荔枝/podcasts上搜索:佛4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有很多譯名,内地翻譯成“瞬息全宇宙”,香港翻譯成“奇異女俠玩救宇宙”, 新加坡翻譯成“天馬行空”,台灣翻譯成《媽的多元宇宙》,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翻譯。

《媽的多元宇宙》橫掃95屆奧斯卡金像獎,11提7中,直接趕超指環王的11提11中——雖然我确實很喜歡《媽的多元宇宙》,但是也覺得7座小金人,學院還是有些谄媚了那麼一點點……

...

2022年春天這部電影剛剛上映流媒體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跟一個好友約了一個周末,一起在電腦上看了。前半部分我們一起一邊大笑一邊搖頭:“這電影内地肯定沒辦法上映”;到影片最後我坐在沙發上狂哭,而我的朋友處境艱難……默默給我遞一張紙,然後弱弱地問:“你能不能說說,你到底覺得哪裡這麼感動?”

——她get不到。《媽的多元宇宙》實在是一部太過私人(personal)的影片。

非典型東亞母女關系

《媽的多元宇宙》的核心故事發生在一個美國的華人家庭;這個典型的“女強男弱”的東亞家庭裡,卻有着非典型的母女關系:身為母親的Evelyn并沒有對女兒Joy嚴加管教,并沒有“望女成鳳”,甚至對于女兒“西化”的生活方式也沒有明确的表達自己的反對,僅僅隻是希望Joy在爺爺面前稍加隐藏一下女朋友的身份。

...

母女二人之間的沖突真實存在,卻又沒有完全爆發;這種軟綿綿的矛盾就好像是一張罩在Evelyn和Joy身上的厚實的布——有幾個破洞,反而會讓它輕一些。

這真的太像我和我的媽媽之間的關系了:我的母親也很少對我做出旗幟鮮明的反對,當然也很少旗幟鮮明地支持,她常常通過反問句來表達她的觀點。

當我穿着瑜伽褲準備出門,她不會直接說“這個褲子太緊了吧”,而是:“你外面不再穿條褲子嗎?”

當我穿着有些不太合身的衣服,她不會直接告訴我這條裙子顯胖,而是說:“你就穿這個出門嗎?”

當我出去蹦迪喝酒,她不會說“不要玩得這麼晚”,而會采用反問的方式:“怎麼玩得這麼晚哦?”

當我在朋友圈表達我最近沉迷劇本殺,她會在下面評論:“天哪,現在迷上(交際面這麼閉塞的)劇本殺豈不是更沒有機會認識男生了?”而當我發了和朋友的合照,她會說:“這幾個男生看着滿帥的。”

……

但當我反問“你覺得這條褲子不行?”、“你覺得我很胖?”、“你覺得喝酒不好?”或者“你在催婚?”,她又矢口否認。

我的母親似乎永遠都有一大堆話沒有說出口,似乎永遠都在考慮“我的情緒”而避免矛盾,于是我們也失去了解決矛盾的機會。

當我說“你少管我一點”的時候,她就有諸多正當理由反駁我:“我沒有在管你啊,你出去玩我有說一個‘不’字嗎?”

她确實沒有說一個“不”字,但這并不代表她沒有“管”我。因為無論是反對還是支持,都是一種來自母親的管束,母親們通過表達觀點本身,來彰顯女兒仍然在母親的管轄範圍之内,女兒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母親認可同意。

《媽的多元宇宙》中,女兒Joy已經在這樣的壓力下變成大魔王,想要毀滅自己、毀滅世界了,卻還是要拉着媽媽Evelyn也一起走進那個貝果形狀的黑洞——她在自毀時也需要母親的認可。

上野千鶴子在《厭女》的第九章“母親與女兒的厭女症”中寫道:

“無論是回應母親的期待,還是背叛母親的期待,隻要母親還活着,女兒就不可能逃離母親的束縛。無論是順從還是叛逆,母親都支配着女兒的一生,直到死後。”

但時代變了。現在生活在新世界的女兒們,真正想要的,不是母親們的反對或者支持、否定或肯定——我們要的是你再也不要管我了,我不想知道你的态度。

《媽的多元宇宙》中的Joy映照出了很多渴望從家庭、從母親的束縛當中掙脫出來,渴望實現自我獨立的女孩們面對的一個矛盾而隐秘的困境: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就連“決定從今往後不再需要你認可我任何決定”的這個決定,我們都在等待着母親的認可。

Joy的絕望,屏幕另一端的我,真的感同身受。

非典型電影勢力

我最喜歡《媽的多元宇宙》的地方就是:there’s no other movie like it!

多重宇宙不是一個新詞了,但是大部分多重宇宙都是時間穿越,也就是說從電影的叙事上來看,時間仍然是線性流動的;但《媽的多元宇宙》真正做到了多個空間并存,這就在電影本身線性的表達架起了一個超越二維的叙事結構——我們正在經曆的情感,是多個時空維度共同打造的:

楊紫瓊不是将感情從一個空間帶到下一個空間,再作用于另一個空間,而恰恰是反向從多個空間中構建出一種感情——這種感情橫跨在這個多元宇宙之上,因共鳴而嗡嗡作響,缺少任何一個空間,這種共鳴都會發生變化。

...

《媽的多元宇宙》是一部A24電影。A24是一家美國獨立娛樂公司,所制作或發行的影片幾乎都在某種程度上對現實進行了重構。A24電影們與現實相關,整體概念又高于現實。

也許是觀衆們對一種範式的“舊”電影的新鮮期越來越短,近幾年的作品,都在嘗試對某種現實進行解構,例如,與《媽的多元宇宙》同是奧斯卡熱門的《塔爾》,通過性别倒置的方式,嘗試解構性别處境;口碑票房雙撲街的《沙贊》也在解構傳統超級英雄模式;就連最近爆火的《黑暗榮耀》,也在用一種絕不原諒的複仇,解構尋求和解的社會行為規範。

近幾年……尤其是疫情之後的我們,似乎迸發出了更強的生命力和表達欲。亞文化不斷走上時代舞台,那些曾經被評價為“不入流”的正在聚合更多的“同好”;那些羞于啟齒的癖好,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大聲喊出自己的需要——質疑的聲音确實有,但百花齊放的春天總是好的。

于此同時,亞裔本身就是一種向歐美主流文化發起挑戰的非典型勢力。不管楊紫瓊的獲獎和“中國崛起”到底有多少關系,近幾年亞裔面孔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歐美主流裡的的确确是不容忽視的趨勢。

《摘金奇緣》、《别告訴她》、《青春變形計》、《真心半解》……越來越多的亞裔創作者從幕後走到台前,占據主流媒體的各大熒幕。就算是我自诩“世界公民”,在熒幕上看到一個亞裔面孔,内心也難免會覺得親切和感動。

正如楊紫瓊說的,“boys and girls who look like me”,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也許這力量放進曆史的長河中,光亮如瑩如豆,但若是彙聚起來,總有一天也能如貫日長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