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在劇中看到這麼能夠感同身受的脆弱 —— 20 年前,我第一天去大學,同樣的迷路,同樣的不知所措,同樣的掩蓋自己的情感。

室友講述他高中的幾個前女友,我不知道怎麼接話——我能講什麼呢?難道講我暗戀一個男同學,然後那個同學說我是變态嗎?

當然,我不是男主角這樣的高中風雲人物,沒有他那種高富帥壯。如果他是直男,也許就是一種frat boy的vibe,但編劇給了他一個通訊錄的身份,于是他從很小開始,就要不同的扮演另一個人。

就像大腦裡永遠運行着一個慢吞吞的、故障頻發的虛拟機。那個虛拟機叫做 “我是直男,我喜歡女生”。

這是他的人生,也是我的人生。

我深深地喜歡上他,是因為和我一樣,他看到喜歡的男人時會大腦空白,和别人談論愛情時會肉眼可見的慌張。

從邏輯上講,我們應該把内心的感情都忽略掉,冷漠的去做一個看起來正常的人。看到喜歡的人時,要立即把目光移開,低下頭,裝作思考别的什麼事情。因為,如果你任憑自己的大腦傻乎乎的盯着喜歡的人看,他會說:你個變态。

這是男主角脆弱的一面,他還沒有變成一個油滑的、騙異性結婚的中年男人。而我想,也許脆弱和悲傷的浮現,正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橋梁。我一瞬間就直覺的共情到了他的内心掙紮,而對于如何擺脫,我們都沒有答案。

也許這個問題本身是愚蠢的,也許隻是我們愚蠢所以沒有答案。

所以我一直單身,現在年近四十,做好了一個人默默老去、死去的準備。一個人來,一個人走,不麻煩任何人。

你看,在 2025 年的世界上最發達的地方,一個真誠而溫柔的人,也隻能戰戰兢兢的生活。盡管,社交網絡上有那麼多的光鮮亮麗的童話般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案例,但現實中,也許大多數人終究不會存在于童話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