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實在太喜歡了,電影院二刷之後又看了好多B站視頻和公衆号推送,然後在上個周末突然靈感爆發,所以,緻6月占我閑暇時間最多的一部電影,我想仔細聊聊我心目中的這部個人年度最佳影片——《蜘蛛俠:縱橫宇宙》。(寫的比較趕有錯誤或不完全的地方歡迎交流指出!!!)

本文共5456個字,嚴重超字數、嚴重劇透、嚴重毒奶預警!!!

l 音樂和畫面的極緻協作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會如此瘋狂的喜歡這一部動畫電影,首先我想說它在我心中早就超過了“動畫”的範疇,完全可以與其他各種題材電影進行比較(該片在IMDB實時曆史總榜第12名),而音樂和畫面則是讓我瘋狂愛上、無腦n刷的直接原因。

音樂方面,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爆吹《縱橫宇宙》的配樂和原聲帶不代表我不喜歡《平行宇宙》的音樂,衆所周知,《平行宇宙》的原聲帶剛一發行就已經封神,流行和說唱元素有機結合到極緻,造就了一系列單挑無敵的OST們:《Scared of the dark》和《What’s up danger》是可以循環一整年的歌,而《Sunflower》是每年都可以循環一整年的歌。雖然但是,正因為《平行宇宙》的原聲帶太出圈太突出,也讓并沒那麼突出配樂和音畫整體性黯然失色。

接下來我着重誇一下《縱橫宇宙》的原聲帶,因為周圍很多人或多或少反映有些失望。音樂流派方面,不同于第一部衆星雲集百花齊放的流行rap,這一部全部由Metro Boomin主導,Trap為主,風格統一,主打一個貼合電影風格主體;音樂風格方面,雖然都有着青春期少年的主體,但第一部《Sunflower》領銜的原聲帶是外向、奔放、激情、陽光明媚的,那麼這一部以《Self love》為主的原聲帶更多的是内省、專注、沉穩、夜幕将至的感覺,這一鮮明對比也和電影情節吻合。

配樂方面藝術成分更高,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場在博物館裡三蛛合璧時的戰鬥音樂(《Guggenheim Assemble》),Gwen的芭蕾舞步,2099的剛烈迅猛,小威(哦不,是Spider-woman)的果決全都在激昂的配樂裡呈現無疑。Gwen開場的架子鼓和接近尾聲的配樂(《Acorss the Spider-Verse (Intro)》)也是神乎其神,搖滾風格馬上讓人進入電影氛圍,結尾處的漸強也讓人醒悟要戛然而止了(bushi)。Daniel Pemberton确實有東西,在這裡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去看B站up主卡樂比是Caleb 的視頻。

跳出了第一部成功模式,這一部的OST絕對服務于情節與人物,不再追求第一步的熱單制造機,雖損失了Spotify播放量,但也實現了影音的深度協作,這才成就了我見過最震撼的電影配樂的視覺效果(之一,諾蘭的電影是另一個賽道了)。

動畫方面,震撼全家,螺旋升天,多重高潮,無需多言,誰看誰懂。這裡我隻想挑出我最喜歡最想n刷的場景。

場景1:Miles和老爸趕跑斑點之後,兩人靠着欄杆聊天,外面是一覽無餘的藍色玻璃天花闆,陽光燦爛,甯靜遼闊。他們站在一起不說話,就非常美好。

場景2:我心中曆史最佳動畫場景!!!Gwen在轉輪式的大廈樓頂貼牆行走,傍晚粉墨天際線随之緩慢轉動,之後Miles和Gwen反重力懸挂而坐,遠處是城市的倒影,如夢如幻的場景下,Gwen靠在了Miles肩上,廣角鏡頭轉向廣闊無限的粉色夕陽(已經痛哭流涕ing)。

場景3:Gwen世界的水彩畫風格,整體畫風像是沒完全幹的水墨,像雨像淚又像風。Gwen和爸爸和解的場面,畫面從暗綠色的偏冷調,随着Gwen擁抱爸爸一下子蕩漾開粉色,并且向周圍快速沾染,氛圍感拉滿。

場景4:當然要提蜘蛛社區裡240隻蜘蛛俠及相關反派,Live action真人視頻的運用,無數蜘蛛俠彩蛋,完全是“一封給漫畫書的情書”(a love letter to comic books)。

l 三部曲整體布局思路:關于戛然而止的問題

本文重點,談談這部電影被诟病最多的一點,就是“學什麼素雞搞大型預告片電影”。對此我不置可否,隻想聊聊我認為這部蜘蛛俠三部曲敢這麼做的底氣。如果說《複聯:無限戰争》是第一部敢讓反派大獲全勝而超英滿盤皆輸的電影,那麼《蜘蛛俠:縱橫宇宙》就是第一部沒有真正反派的超英電影。具體來說,索尼為什麼這麼勇呢?

最重要的是,更高維度、更深入的元叙事(meta-narrative)極具新穎性和觀賞性:試問,為什麼像《無限戰争》這樣偉大的超英電影需要史詩級的反派?因為超英人物本身可挖掘的深度不夠,需要一個額外持續穩定的機制來調動觀衆情感和維持情節張力。那麼這部電影告訴你,運用高維度深層次的元叙事手法,解構掉蜘蛛俠作為超英的概念,而着重探索蜘蛛俠作為凡人的宿命和抉擇,從而讓觀衆能夠跳出電影,在更高的維度上仔細審視與反思蜘蛛俠的精神内核。比如,在以2099蜘蛛俠為首的蜘蛛社區裡,連Go-home machine也是靠蜘蛛的基因而不是人來分析起起源,這确實是一種莫大的嘲諷:難道蜘蛛才是本體而不是蜘蛛俠面具底下的人嗎?這無疑是對傳統的蜘蛛俠起源故事的一次正面挑戰:Miles内心确信,他不是因為被蜘蛛咬而成為蜘蛛俠的,自己本來就是蜘蛛俠,隻是蜘蛛完成了形式上的轉變而已,而觀衆作為“局外人”當然也能切實體會到蜘蛛俠價值觀的對立和沖突。

當然,人物形象足夠豐滿,情節充滿了各種懸念和張力:對于人物性格的矛盾性相關的背景鋪墊和叙事到位,比如 2099觀念裡共存的“宿命”和“正确”誰能主導,spider-woman幫還是不幫,spot進化後的能力到底是每周惡人還是最大boss,最終決戰雙方會是誰等等,這些都是疑團。但是無論是什麼結局都會合理,因為這部電影隻是深度呈現了人物形象的矛盾性,沒有任何劇情走向的暗示和偏袒。

傳統超英身份認同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Gwen和Miles作為凡人和超級英雄的身份分裂開始消解,因為gwen和miles的家人都先後從心底接受了他們的蛛人二象性(bushi),認可了他們應該展翅高飛,甚至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gwen和miles爸媽也産生了聯結,這個情節我覺得很關鍵,雖然gwen坦言miles的下落不明讓miles爸媽焦慮擔心,但這樣坦誠和決心也讓miles爸媽知道外面的世界有這樣一個人在保護他們的小男孩,于是家庭線的矛盾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

正是因為本片具有以上三個特質,未來劇情走向以及最終結局才擁有無限可能。你無法斷言這會是一個HE還是BE,雖然蜘蛛俠宿命感的基調定下,但擁有深度自我認同和團隊支持的反抗力量也足夠強大,更不用說救一人/救全宇宙/do both的最終結局也是完全開放的。這就是三部曲敢于把第二部的結尾設置成To be continued的底氣和自信。

l 感情線:超英電影裡面的純愛戰神!

Gwen和Miles實在是各種意義上的Ideal relationship:他們獨立地應對自己的人生命題,但如有必要,都會毫不猶豫幫助彼此面對挑戰,也因為他們有着相同的價值觀, 都是one and only spiderman,同時有着無需言說的默契。

具體來講,第一部中,Gwen能夠see through Miles,一開始就認同他的潛力,最危急的時候并肩作戰。第二部中,兩個人其實都expect dissapointment,但又彼此互補:夾帶私貨ing,倒懸名場面對話中,Gwen說”In every other universe, Gwen Stacy falls for spider-man; and in every other unierse, it doesn't end well”. Miles卻說”Well, it's a first time for everything, right?” 翻譯一下應該就是,Gwen擔心一百次相愛也不會有結果,Miles則是孫燕姿鐵粉,堅信:一百次相愛隻要有一次的絢爛,下一次會更勇敢!(夾帶姿姿私貨理解一下)

而且我認為第二部藏了一條暗線,是兩個人都在小心翼翼做出各種努力邁出Comfort zone,從而更加接近彼此。同時,他們都不會輕易幹涉彼此的人生命題/Canon event,但也絕不畏懼面對挑戰:Gwen知道Miles本不該參與蜘蛛俠團隊,但糾結再三之後,她還是毅然決然回到了Miles的宇宙,回到了Miles的身邊;Miles在傳送門前的蛛絲倒挂名場面(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場景之一),勇敢和随緣之間,稍作遲疑,便果斷的選擇了勇敢追随内心,追随Gwen的步伐。

總結來說,這段感情最讓我感動的是,Gwen甚至先于Miles的自我認知,早就感知到了 Miles的真實自我,而且在Miles對自我認知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關注和認可,而Miles是這段感情中更加主動、勇敢和樂觀的一個,充分肯定他們在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很像,實現互補,确認soulmate身份。尼瑪的這是什麼神仙戀愛。

(碰瓷版評價:《平行宇宙》中,兩蛛萍水相逢,并肩作戰,随後各奔東西,是《愛在宇宙鍊接時》;《縱橫宇宙》裡,一年半之後的驚喜重逢,是爆甜的Gwen速寫本和“I missed you, too”的默契想念,雖然鬧了矛盾但還在默默支持彼此,可謂《愛在宇宙崩塌後》;那就奶一口,終篇《超越宇宙》是《愛在宇宙統一時》。)

l 絕對反叛的精神内核

“N年布局,終極一戰”固然可圈可點,“純愛戰神”也是圈粉無限,但隐藏于叙事和人物背後的徹頭徹尾的絕對反叛内核,才是真正把這部電影推向高潮的本質,之前所提到的所有方面,都有其根源性的反叛屬性:音樂不再追求第一部的熱單風格,專注于影音的深度協作;動畫風格徹底放飛,天馬行空,突出一個超大膽的實驗性特征;敢于批判蜘蛛俠的起源故事和叙事基礎,徹底解構蜘蛛俠的概念(元叙事),敢于架空反派,甚至敢于留下一個完全open的結尾。

叙事方式上,元叙事和自指使是關鍵手法,這樣打破第四堵牆、自我指涉、反套路和自我調侃(”Let’s do it again one last time” “Let’s do it differently this time” “I’m pretty sure you know the rest),在已經完全套路化了的超英電影中脫穎而出,充分體現了創作者們的真誠、對千篇一律起源故事的自嘲、敢于讓觀衆站在電影之外思考超英内核的徹底、完全、真正的反叛精神。

故事情節上,無處不在的質疑和反抗:Gwen從孤獨搖滾到加入band到自己組band, Miles逆風輸出,即使知道自己是“最初異常”也要逆戰到底,朋克蜘蛛俠直接更名為反叛俠也是沒問題的,甚至連斑點也是從質疑自己能力到反抗命運從而有逆風翻盤之勢。而對于蜘蛛俠們來說,Cannon event是本片着重質疑反思的問題:而通過Miles和Gwen的親身實踐,Canon event與Spider-verse的穩定被證明沒有必然聯系,這都是他們通過質疑與反抗達成的新的認知。其實跳出影片,我們也不難想到,Canon event就好比我們生命中的決定性時刻(高考,面試,工作),這些時刻固然非常關鍵,但他們真的能決定人生最終的成敗嗎?你信嗎?反正我不信。對于canon event和spider-verse的聯系以及由此引申出傳統的“電車難題”,Miles反複強調的“I can do both things”,也是做出了一次叛逆性、創新性的回答。甚至連斑點也在反叛,他說”my holes are not curses, they are answer”,也許斑點真的能稱為《超越宇宙》維持Spider-verse的關鍵。不停的反思、相互理解、溝通與不斷成長,這是這部電影反叛氣質的底氣。

延伸意義上,二刷之後發現,朋克蜘蛛才是這部電影yyds!朋克出現之初看似是Miles的情敵(bushi),但其實是Miles自我認知和反抗宿命的領路人。不管是脫離于動畫之外的剪貼畫形象,反對标簽反對服從的理念,還是不經意間的語出驚人,朋克蜘蛛就是大寫的“自由”和“獨立”。更關鍵的是,他從蜘蛛社區偷來的零件稱為Gwen扭轉局勢的關鍵道具,他有無面具都“cool the whole time”這一點促進了Miles自我認知的進步和統一,促使他堅定“do my own thing”,所以朋克蜘蛛才是本片反叛抗争的象征性人物、中堅力量和推進器!通過朋克蜘蛛俠,電影突出了極權統治和個體之間的沖突,同時與青少年尋找自我認同的主題形成有機共鳴。這讓反叛不隻停留于表面,這種反叛是深入人心、徹底革新的,并在反叛中探索自我意識與集體體制,這才是讓觀衆難忘的、真正的反抗。

l 結語

叨叨逼逼了四五千多字,花費了一整個周末三四個夜晚的閑暇時間,隻為了寫這一部因為動畫工作人員罷工而将延期天知道多久才能完結的三部曲,的,第二部(手動微笑臉)。以往的我也許可能在腦子裡構思一下發個豆瓣短評就一邊玩兒去了,但現在的我想趁各種奇妙的感覺消逝之前,盡可能用文字記錄下我此刻無法言說的熱愛和欣喜,毫無疑問,這就是我本年度的Personal favourite。

展望《超越宇宙》,這部三部曲的最終章,出于對我自己久經沙場考驗的毒奶能力的充分信任,我堅持expect disappointment。但是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還有一絲僥幸,萬一這是比肩蝙蝠俠三部曲的傑作呢?萬一呢。(當然要是爛尾了,等上映那天各位也肯定不記得這篇影評了,我怎麼都穩賺不虧嘿嘿)

Okay then, let's do this one last time. Spider-men, Gwen, see you guys in 2025 (or 2026 (or 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