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覺得你最好2》作為一部新年賀歲喜劇港片,在前作的基礎上繼續延伸劇情,同時也對“愛情”“親情”“自我”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但是續作相對前作缺少了黃子華這一大哥的重要角色,Table for six亦變成了Table for five。角色在形式上的缺席似乎不僅造成了“親情”内核的缺失,也造成了影片本身的殘缺。

先從優點來講,影片對于個人情感内核的分析依舊維持了高水平。男性角色中三弟直男的不解風情、不靠譜,二哥因童年陰影而一直假扮成熟、風光的辛酸,和共同的事業上的壓力;女性角色的獨立人格展現更是精彩,王菀之在婚禮中講出分手,在《我們曾經白頭到老》的音樂中起舞,無疑是影片前半段的高潮,餘味無窮。喵喵在影片中,從前一部遊離份子般撮合關系的“工具人”,正式成為了家庭中有着自我主體的一份子,由“aya大嫂”到“家人”的稱謂的轉變體現了喵喵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轉變。當然,失去一個客觀好用的工具人,導演對于劇情節奏的處理便捉襟見肘,混亂了許多。對于衆多主題的把握也無法面面俱到,有的情節草草收場,觀感不佳。

...

在喜劇設計方面,有許多笑點呼應前作,建立在一家人“混亂”的家庭關系、人物性格上的幽默之處,若未看第一部的觀衆顯然無法get到。對于香港文化進一步的緻敬或許也導緻觀衆評價的分流:鄭伊健的《古惑仔》《風雲》、張國榮的《Monica》、TVB的老演員、比前作更甚的粵語梗……若對香港文化全然不了解的觀衆,想必不知旁人為何發笑。喜劇若與觀衆之間産生了文化的隔閡,再好笑再巧妙的笑點經過這道厚障壁,都索然無味了。

...

當然,這個“缺點”的評價是基于商業喜劇片打開大陸市場票房的需要而産生的。對于香港文化、TVB愛好者來說,影片絕對笑點密集,感慨萬千。

P.S.:一些雜談。其實最後團圓結局,客觀來看頗有點包餃子的感覺,不過包的是對我胃口的餃子。兩部《還是覺得你最好》,凸顯的是導演真正的“真誠”,和接地氣地對市民生活,情感狀态的共情。片子将每個人作為社會中不同角色,主客體的矛盾感受都攤開在面前,而後讓人們在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下一起“打大佬”(面對困難)。雖則是有些脫離實際,理想化戲劇化的處理,但是還是給予人溫暖積極之力量。(最後二哥跟媽媽的對話我期待了好久,雖是無言勝過前言,隻差老三沒被談話了hhh)

現在很多影片都把性别上的兩性、家庭的親子、社會中的利益群體的矛盾激化,如怨婦(并不是刻意用一個刻闆印象的比喻,隻是方便表意,希望能理解)般喋喋不休的訴說所代表方的利益訴求,并不想求一和諧方式解決人心間隔閡。至少《還是覺得你最好》讓每個角色都能立體,通情達理地一起面對。愛是愛自我和對他人愛兩種愛的博弈,有時妥協,有時堅持,永結同心,一曲探戈後方能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