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如懿傳》終于以網劇的形式播出了,與已經大紅了一把的《延禧攻略》相比,整個後宮的女人在萬紫千紅的照映下,顯得更加的妩媚。隻是,女主“如懿”,40多歲的周迅帶着紗巾演繹着15歲少女的心情,讓人想起了當年《像霧像雨又像風》中梳着兩條高高的辮子的千金小姐,那個聲音有些沙啞,一張娃娃臉,時而陰郁,時而奔放,時而柔情似水的女孩,讓周迅紅透了大江南北。

17年後的今天,許多人在質疑着周迅的這張面龐,還能否刻畫出如懿的一生,畢竟,一個女人人到中年,在看了幾集電視劇以後,不得不承認,周迅飾演的如懿,一如當年她歌聲中的深厚,道盡了君王與後妃纏綿悱恻的一生情意。也讓我們看到了,流量小花此起彼伏的今天,縱使容顔不再光豔,但是,一顆自信的心,拿捏到位的演技,依然可以讓粉絲沉寂其中。
懂得悅己,而後悅人
聽到周迅飾演如懿的時候,也是驚歎,總是覺得與孫俪的甄嬛在年齡感上相差的太遠,看過了《如懿傳》,才明白,初看不識劇中人,再看才知周迅強。
周迅将如懿這個原本是大家族背景的鳳凰女,在姑母烏拉那拉氏被先帝禁足的那一瞬起,人生跌倒了谷底,若非四阿哥弘曆的一片真心,怕是要在家中杏嫁無期。

饒性做了寶親王的側福晉,卻在皇帝駕崩之後,因姑母與太後的嫌隙,受到百般刁難,從一碗湯開始,燙紅的十指,隐忍而不能言。到後來的,整個府邸都遷入宮中,她卻因為姑母守孝,而獨自留在王府,對着冷清的院子,這個女人沒有哭泣,沒有怨恨,而是從容的拿起手中的繡品,一針一線,即使時間是如此殘忍的對待她。

周迅并不年輕的面龐,卻将這個年紀青青就好承受這般苦楚的女子,演繹的十分到位,一言一語,一笑一颦,時而期盼,時而絕望,時而難過,卻又有些許的對真心的欣慰。
因為懂得悅己,讓自己快樂,所以,懂得悅人。偷偷出了王府,看到皇帝,她沒有涕不成聲,而是,拿出一樣樣皇帝平日喜歡吃的糕點,更甚,端出一碗素日太後喜歡的吃食。對着好不容易看到的皇帝,她沒有極力要求将自己接出王府,而是,要皇帝百事孝為先,将太後,移至慈甯宮。平常人可能覺得這個女人蠢,怎地不會為自己打算,殊不知,正是如此,解開了太後心中的郁結,讓她進了皇宮。也成全了皇帝孝順太後的美名。

這一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如果你能理解自己,進而能換位思考,那麼,就可以如甄嬛期待的那版,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在現實的生活中,大部分的女人懂得悅人,卻不懂得悅己。有這樣的一句話,現實太殘酷,女人總無助。其實,悅人的女人,常常被現實打敗。相反,悅己的女人,則通常打敗了現實。
《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羅小蔥,不顧一切自我犧牲,為了愛情甘做抹布女,犧牲自己,擦亮對方,最終,男人光鮮了,她也枯萎了,女人的所有優勢都跟她說“拜拜”了,隻剩下命運與她開玩笑了。
懂得悅己才是人生的赢家。擁有獨特的人格和獨有的魅力,不将快樂寄托在别人的給予,自信自然會大增,進而在别人的眼中也會變得漂亮。
正如《如懿傳》中,如果如懿隻是一味倚靠皇帝對她的愛意,在空空的大院,等待皇帝用讓太後在壽康宮别扭的待着為代價,換取如懿的進宮,那麼,最後極有可能,如懿就被遺忘在府邸,一生終老而死。
因為獨立,因為悅己,所以,如懿沒有等待,而是選擇了為太後着想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讓自己從困局中走出。
人生有時無奈,學會“悅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從“悅己”懂得“悅人”,更是不易,這裡的“悅人”不是趨炎附勢,而是真心從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彼此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取“共赢”。
容顔終會流逝,有趣的靈魂不會枯萎
有這樣的一句話:容顔終會随着時光的流逝衰老,但有趣的靈魂卻從不會枯萎。用在如懿的身上非常合适。周迅飾演的娴妃,她沒有貴妃的飛揚跋扈,沒有皇後的貌似賢惠,沒有玫貴人的恃寵而驕,也沒有海藍的膽小懦弱。
相反,她有着一個有趣的靈魂,阖宮上下,對皇帝都是戰戰兢兢,隻有她,把皇帝當做了一生的伴侶,别的女人,如果受到冷落都會怨恨,隻有如懿,她依然把宮裡的日子過得津津有味,皇帝因為贊賞,為此,專門題寫了“慎贊徽音”四個大字,囑咐内務府将其制成匾額挂在延禧宮正殿之上。

後宮的嫔妃在自己生日的時候,有皇帝的陪伴,一定會讨一個好彩頭,但是,如懿不同,她的心願是希望皇帝追封自己的生母為太嫔,雖然,當時惹得皇帝大怒,還冷戰了一段時間,但是,後來,還是按照她的提議去做了。

可見,這樣的女人,有着不一樣的靈魂,不讓人覺得乏味和寂寞,而是,總能慢慢的随着時間的流逝照亮你的内心,讓你感動,即使,當時,你并不理解。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貌美的女孩,一張嘴就是是非不斷,雞毛蒜皮,或是呆若木雞,那麼,即使容顔一時吸引你,也會因為她的無趣而離開。
相比而下,一個有趣的女人,總能用一個好的心态,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然後,微笑的走在路上。當你和她交流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她有自己的世界,為你打開一扇窗,去讓你參觀她的豐富多彩。
作家王小波說過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找個有趣的人在一起。”有趣的靈魂,是一種正能量,成為有趣的人,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智慧的女人,學海無涯
我們看《如懿傳》會發現,如懿常常的動作是拿着一本書在讀,或是看着棋盤在琢磨怎麼走,給人一種總是在學習的感覺。

而如懿與乾隆的相識,劇中有提到兩句詩: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原出白居易新樂府詩,描寫的是一個悲涼的故事,後來,被元曲作家白仁甫寫成一部愛情雜劇《牆頭馬上》。
因詩而傾心,這樣的相遇,如若女子沒有才情,便沒有了後面的故事。可見,學識和見識,對一個女人的重要性,書是女人永恒的情人,不棄不離,始終如一,永遠都在奉獻,卻從不求回報。

它讓女人變得聰慧,變得堅韌,變得成熟。三毛在《關于讀書》裡就寫到: 讀書多了,容顔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複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生活中,每一位女性都會面對工作、家務、子女教育等等繁瑣的事情,經常埋頭在裡面不亦樂乎,往往忽視了讀書的重要性,日子一天天的流過,不知不覺中,讓自己變成了“黃臉婆”和一地雞毛的家庭婦女。
如果堅持讀書就不一樣了,即使要面對繁瑣日常生活,也一樣能過得活色生香。因為讀書,同樣是工作,會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因為讀書,同樣的後代,會有不一樣的素養。讀書與不讀書的女人,人生一定不同。
44歲的周迅,飾演了烏拉那拉氏如懿的一生,從青春少艾到終老而亡,一個中年的女明星,不再面容嬌美,但是,卻充滿了力量,是悅人悅己的能力,是有趣的靈魂,是豐富的知識,而這些都是女人自信的來源,永遠經得起歲月蹉跎,世事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