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迎來了首部IMAX國産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小時29分票房就已過億,創國産動畫電影最快破億記錄。除了票房飄紅,好多影迷和國漫愛好者也自發組織起安利小分隊,這部優秀國産動畫瞬間刷屏朋友圈。剛剛,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突破40億。

“哪吒”的形象根植于中國幾代人的集體記憶。1979年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風靡國際,斬獲無數大獎。雖然跟随其後的效仿者衆多,改版不斷,但始終沒有突破以往窠臼。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才終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影迷們當然不吝好評,稱贊如潮:“國漫的新時代”、“改編佳作”、“老少皆宜的文化”等。
二刷打卡完畢的我,印象深刻的台詞有三句:
是妖是魔,自己說了算。
若有天命,就要和它鬥到底。
不認命,是哪吒的天命。
在電影裡,這三句台詞燃爆全場,每一句都講明一個道理:不認命,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天命。而導演餃子,也用自己的經曆完美诠釋了這句話。

導演餃子:不認命,是反叛,也是勵志
導演餃子,本名楊宇,1980年出生,四川泸州人。因為愛吃餃子,就索性讓人叫自己餃子。和一般電影人不同,他并非科班出身,而是畢業于四川大學藥學院(原華西醫科大學)。餃子從小對畫畫十分熱愛,雖然大學讀藥學,但始終沒放棄對動畫的熱愛,大三那年他接觸三維動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最終選擇了以動畫作為自己的事業。

剛開始,他這個“異類”,在動畫導演圈無人認可。但他才不管,畢業後他像坐牢一樣在家裡花了三年多時間,憑一己之力在2008年成功創作出16分鐘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痛苦煎熬的一分一秒,在過後看來有可能隻是雲淡風輕的一句話。餃子獨自打磨動畫短片的三年多的時間,其實并不好過。父親的離世,讓家庭收入瞬間縮水。每月全部的支出都指望着母親1000元的退休金——不認命的餃子隻能吃特價菜,穿舊衣服,也幾乎沒有像樣的娛樂。
那段時間,他唯一的放松活動就是沉澱。或者看書,或者看短片,或者思考記錄。他說,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PIXAR、鳥山明、餘秋雨、金庸、成龍、李連傑、周星馳、易中天、于丹、馬雲、史玉柱,都是他的偶像和精神支柱。餃子也将對這些前輩的敬意展現在動畫短片中,于是,我們在這部明明隻有一個人完成的短片片尾看到了一份長長的緻謝名單。

皇天不負有心人,《打,打個大西瓜》獲得了包括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别獎在内的30多個獎項:AUTODESK計盛典院校創意大賽優秀獎、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最佳技術應用獎、第四屆中國原創手機動漫遊戲大賽"優秀作品獎"、2011澳大利亞金心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獎、第十二屆日本TBS DigiCon 6 總決賽金獎、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别獎、 "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首屆動漫獎最佳新媒體動漫作品獎。這部作品以另類畫風和惡趣味的美學為特點,赢得業内外一緻好評,餃子也因之被稱為鬼才導演。
付出總有回報。最大的回報就是餃子終于得到了更大的舞台,有機會通過自己的首部長片動畫來實現内心更大的理想。
有理想,才專注。如何讓電影故事既尊重原著又帶來新意,餃子和團隊頗費腦筋。耗時兩年之久,在66個版本間多次反複斟酌與思考,最後餃子仍然選擇了“自己”——那個不信天命,追求自我的不羁的“小哪吒”。而這僅僅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餃子繪制了100多個版本的哪吒形象,層層篩選,最後敲定了最符合電影主題與人物定位的形象。而這個醜萌的角色,也得到了所有觀衆的認可。從劇本、制作、美工到特效,餃子無一不親自落實到位。影片中申公豹變身那個不到5秒的鏡頭,餃子“死磕”了兩個多月,對每一幀都務求完美。

在新京報的采訪中,餃子提到,起初并沒有人相信藥學出身的導演能夠做好一部中國動畫,他入行的時候感受到不少歧視和偏見。所以,他喜歡哪吒,喜歡哪吒身上跟自己相通的反叛精神。做動畫時候的餃子,就是片中的哪吒,不向偏見低頭,不向命運低頭,做自己的主宰。這也是餃子通過電影想傳達給觀衆的最大的價值觀。
電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
包裹這個價值觀的,是一部誠意滿滿厚積薄發的優秀作品。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參與人數達到1600多人;全片有5000多個鏡頭,是普通動畫電影的3倍;成片中使用了1318個特效鏡頭。全片特效占比達到80%以上,由全國20多個特效團隊來協助完成,僅“江山社稷圖中四個人搶筆”這個景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時間,總耗時4個月。而結尾的幾個大特效橋段的平均測試時間都在3個月左右。最終,這部苛求細節的動畫中,雪山、河流、沙漠、瀑布的流暢連貫長場景切換天衣無縫,給觀衆帶來強烈震撼。
除了在觀感上精益求精,在故事内核的打造上,餃子也獨出機杼。主要角色的塑造都有創新之處。魔丸與靈珠的本質特性在時間長河下,不斷變動,敖丙在村民的歧視下,也會發怒成狂;哪吒雖屬魔童玩世不恭,可在最後關頭也會挽救蒼生;太乙真人雖是仙人,精通仙道,但也表現懶惰耍滑的搞笑天性。

中國文化的注入。除了給影片增加無數彩蛋之外,也令影片更加诙諧有趣。獨特的川普話、無厘頭的玩笑,都給電影添加了樂趣,讓本該沉重的反鬥争主題變得輕快起來。踢毽子,是中國傳統娛樂,在《初學記》中記載為“用毛糾結為之”,乃“抛足之戲具”。哪吒得意時的一小段舞步,則是京劇的典型體現。
價值觀的講述固然重要,但如何讓觀衆開開心心地度過在影院的時光,則是餃子考慮更多的問題。他營造了一個大大的“陰謀”,讓人們在開懷大笑之後,接受一種不認命的姿态,承載一種不服輸的氣勢。這也許就是偉大作品最重要的意義。
不認命,就是我們該有的命
不認命是《哪吒》電影的主題,是導演的信仰,也是國産動漫界的新标杆。
長久以來,國内動畫市場被日美漫畫占據,中國動漫沉寂多年。而最近,國産動畫出現了絕地反擊的勢态,越來越多像餃子這樣不認命的動畫人,以叫好又叫做的優秀作品為國産動畫正名。從《大魚海棠》、《大聖歸來》,到《大護法》、《白蛇·緣起》,國産動漫不斷推陳出新,好片不斷。幾十年前,在沒有計算機特效,沒有動畫建模的時代,中國動畫已經通過手繪水墨和優雅的線條讓世界為之驚歎,在動畫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中國動畫理應為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導演餃子表示,目前還有很多優秀作品正在醞釀。而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讓更多創作者意識到隻要認真做,拿出誠意,中國觀衆一定會全力支持國産動畫。這種認同是觀衆給創作者最大動力。他還專門為國産動畫站台,說《姜子牙》是兄弟團隊的彩蛋,其他幾個影片中的小角色,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來通過其他故事呈現給大家,給觀衆一個交代。

貝多芬曾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認命,是哪吒的天命,是餃子的天命,是國産動畫的天命,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