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億的《調音師》,為何收益率比31億的《我不是藥神》高?
【影視宅基地】
說起印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啥?抛開别的不說,印度的一些的電影還是比較值得誇贊的,比如這部《調音師》。

這部影片一度成為印度電影中國票房榜單上的第三名,截至發文,電影《調音師》票房已經是3.2億,僅次于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12.99億元)和《神秘巨星》(7.47億元)。(hs-4758)
同期上映的有《反貪風暴4》和《雷霆沙贊》這樣的中外商業大片,原以為該片很難脫穎而出,但它硬是憑借令人匪夷所思的精彩劇情,不斷反轉的強大懸念,在上映第20天時逆襲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雷霆沙贊》,并且在電影票房收益率上超越了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能這麼高,是憑借實力取勝,因為在這部劇中,折射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最終票房在31億,片方分賬在11億多,收益率達到了8倍左右。

然而《調音師》最終的票房隻有3.2億,但要是仔細算的話,它的票房收益率其實是超過了《我不是藥神》,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調音師》的成本超低。

根據市場分析,目前國家對電影的态度是制作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如《藥神》、《戰狼》、《唐人街》、《無名之輩代》等。但是這樣大制作的電影,以後的市場會越來越小。而像《調音師》這樣成本小,情節出彩的電影将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歡迎。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他們不會關心電影的成本,作為一個投資者,成本有多高是最關鍵的。(hs-4758)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高質量的制作公司會增加對電影選擇的需求,因為一年中電影太多,所以專業的電影公司裡有一個專門的電影觀看團隊,這些人需要參與從成百上千部電影中選擇市場需求高、成本低、空間小的有價值電影。好的電影,出品公司自己也會賺票房,但同時他們也将其小部分份額轉讓給了外界。所有好電影都需要提前預購。
那麼普通人怎樣參與電影投資?

電影投資,簡單的說,就是投資電影作品,在電影沒有上映之前通過跟出品公司簽合同認購版權,上映之後獲取票房分紅。
1、票房結算,收益回收。收益一般是在電影在影院下映之後3-6個月内返還收益。
2、預估項目風險。投資都是機遇與風險并存,存在收益低于成本的可能。所以要看好電影的市場前景。
3、了解詳細的項目資料。包括電影項目的商業計劃書、廣電總局的備案材料、制作團隊以及演員陣容,制作周期等。發行公司及制作公司的背景資質。
4、關注影片實時進度。可以在貓眼電影上查看電影實時票房,公開透明。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而電影市場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影視投資已經不再是明星富豪們的特權,作為老百姓的我們,也可以參與其中,這是将來的趨勢,隻有順應潮流才不會被落下。看完以後有想法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公衆号【影視宅基地】,或者是加我的私人号:hs-4758(看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