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部分: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片,輔之以公路片的表皮,内核還是讨論着年輕一代和老年一代的沖突。“爺爺”不理解新時代的變遷,“孫子”帶着青春期獨有的叛逆,兩人在劇情不停的推進中相互理解對方。整部電影有相當内容取材于生活,例如父母忙于工作、老人照看孩子等等,但雜糅在一起,使整個叙事顯得單薄無力,多次的情感沖突讓人感到疲倦,共鳴能力下降。個人覺得最應該深挖的“爺爺-父親-孫子”有關飛行員傳承與規訓的一條線居然隻是一筆帶過,卻把大量的篇幅耗費在毫無意義的30公裡步行上(描寫得好另說,描寫不好還不如不弄),失望(感謝甯波映後場的同仁提出的問題,讓我聯想到此)。
電影的攝影、取景、以及配樂真的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菊次郎的夏天》,但如果将其稱為中國版《菊次郎》,那它的質量是相當欠缺的,最後刻意的大團圓結局實在是老一套,中國人就是喜歡這種團圓氛圍,盡管電影裡沒有說張玲夫婦為啥又和好了。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本來是很有機會兼顧主線與支線的,結果就是主線叙事多到臃腫,支線全靠觀衆聯想,最後效果不佳。
P.S.:措不及防的主旋律插入+歌頌,給我整出PTSD來了, 中國人離不開的那點宏大叙事成了中國電影的通病。

映後部分:這是今天這次活動中最傻逼的部分,這将載入甯波映後的史冊。作為目前最失敗的映後,主創團隊向我們展現了一副“大家長”的氣派。
首先我在此對主創團隊為這部電影做出的貢獻表示充分的肯定,他們帶來了精彩的表演和制作,我接下來的批評無意湮滅他們的努力。
——————————分割線——————————
一:主創團隊如果學不會尊重觀衆,你們完全可以不做映後宣發,這樣顯得兩方都成了冤種。
我的朋友在映後表達了對電影的看法,她表示在觀看過程中聯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她也表示對“爺爺”的行為不理解,并詢問演員在飾演“爺爺”的過程中對這個角色行為的看法/理解。
這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講,都是一個正常的問題,我的朋友在詢問過程中并無冒犯之舉。然而主演的回答是什麼呢?“你有了解過抗美援朝和中印自衛反擊戰嗎?”然後又說“希望你回去多讀讀曆史書。”
請問這算是哪門子的回答?不僅答非所問,還不尊重觀衆,您資曆老,我理解,但您不尊重人,那我隻能罵您。觀衆來支持這部電影是因為尊重,不是來看你當大爺在這兒頤指氣使的。
之後學姐繼續提出問題,導演則因提問時間太長為由進行直接的打斷,這更是個傻逼行為,片也沒拍好,人緣直接敗光。

二:主持人講話太tmd油了,讓你主持映後,沒讓你主持脫口秀,摘口罩讓主演聽清話我理解,擱這“哦呦~漂亮。”我的評價是不會用合适宜的話就不要嗯造梗。
據說是某位知名主持人的侄子,然而優質的控場能力是一點都沒學到,q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