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開始試着記錄每月看過的電影,書籍,聽過的音樂,每兩個月更新一次,真誠的希望一些好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聽到,也是對自己階段性知識攝取的總結與監督吧,希望這件事能堅持的稍微久一點。

書籍
01| 蛤蟆的油 黑澤明

推薦指數(8/10)
日本導演黑澤明的自傳。
本書始于導演的童年,止于《羅生門》,大部分篇幅用來描述自己的成長,以及如何走上電影這個行當。黑澤明脾氣極其暴躁,這從其綽号“電影天皇”便可見一斑。但在本書的一開頭,我們看見的卻是一個自卑敏感的瘦弱少年,他家裡的白狗飛奔過來迎接他,卻被一閃而過的電車壓成兩段,這是黑澤明記憶的起點,被他上色加工封印在腦中,如同詛咒一般塑造了他的性格——将所有生命能量投射于一項事業,從最開始畫畫,到後來拍電影。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于直率,黑澤明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又一次大發脾氣後,他寫道“自己完全意識到錯誤了,但下一次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青筋暴起”,他咒罵軍國時期日本嚴格的審查制度,說他們“用隐晦的眼光看待一切,全都是色情狂!”寫到哥哥自殺去世時,他和父親搬運哥哥的屍體,因為雙腿抵住胸腔,殘留的氣體受到擠壓竟發出了低沉的呻吟聲。
在本書的封底解釋了蛤蟆的油的意思,說日本有一種蛤蟆,長得比一般的蛤蟆還醜,人們把它從深山裡抓回來,放在鏡子面前,蛤蟆從鏡中看見自己的醜态,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這個意象連同這本自傳将一個真實的黑澤明暴露在我們面前,永遠不知滿足,永遠和自己死磕,他害怕卻期待着自己照鏡子時身體裡流出的黑油,因為它将在腐蝕自己的同時,還提醒自己活着的意義。
02|你的夏天還好嗎 金愛爛

推薦指數(9/10)
80後韓國女作家金愛爛的第三部短篇小說集,在跳脫出《爸爸,快跑!》,《噙滿口水》中以天賦為主導,較為自由散漫的寫作後,金愛爛在《你的夏天還好嗎》中真正做到了靈氣與技巧的完美融合,成為了一名成熟的創作者。
金愛爛的寫作從始至終都隻在描寫一個主題:貧窮。她筆下的貧窮不是奉俊昊電影裡的聲嘶力竭,而是如同擲出一塊骰子,在生活的天平上不斷翻滾重置,危險而華麗,無法預測也無法掙脫。
金愛爛的寫作是高級的。這種高級在于她從不試圖解答問題,隻是展示,人物被懸置在半空中,等待命運之神的安排。之前聽播客,某位作家說,寫作者沒有義務為哪個特定的群體寫作,這是屁話,這隻是一個寫作者失去觀察力和同理心的無恥借口罷了。
03|十角館事件 绫辻行人

推薦指數:6/10
大名鼎鼎的館系列第一部,号稱摧毀了日本推理界松本清張社會派魔咒的作品,其實也就那樣(黃豆流汗),經典的暴風雨山莊模式,還成的詭計。總體來說,曆史地位大于内容,館系列看過《鐘表館事件》這一傑作就足夠了。
04|醉步男小林泰三

推薦指數:8/10
科幻推理,為了拯救愛人在波函數發散和坍縮中循環往複。不同于如今已在影視作品,網文中玩爛的“無限流”,《醉步男》中的理論領先一個時代,真正讓人背脊骨發涼。
《醉步男》中的故事離奇而狗血,設定卻極其硬核,使得最後給人一種宿命論般的詭異體驗。
電影
01|四海 韓寒

推薦指數:2/10
韓寒是我的文學啟蒙,是我的最初的文學偶像,我看過他所有的作品,小說,雜文,電影,同時也是one一個的忠實讀者。
這也是為什麼在走出電影院後,我會如此憤怒的原因。
我很難想象在2022年的今天,一部電影還會有如此幼稚且過時的表達;同時,在叙事上,幾乎所有20年前在他的小說裡能犯的錯誤,在《四海》中他又重演了一遍。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他就像往水裡扔石頭一樣丢棄自己的人物,好像在試探這些人物的退場能在觀衆心裡打出幾次水漂。這種機械降神,在創作中是最沒有辦法的辦法,而韓寒,在本片中使用了足足三次。
有網友在微博中曬出因為自己寫了四海的差評被亭東影業寄律師函的圖片,這不是一個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故事,這是韓寒在幾十年天才少年的光環下終于完成了自己資本家的階級覺醒,最後暴露在世人面前。
就說這麼多吧,這張電影票就當對自己兒時偶像的最後告别了。
02|狙擊手 張藝謀

推薦指數(8/10)
也許是春節檔最好的電影。隻講一次任務,一場回合制遊戲般的較量,出招,破招。張藝謀将功力放在看不見的地方,比如人物死亡前的主觀鏡頭,好像能讓人們穿過雪山,直接走入人物的内心,共情自然也就産生了。
同時值得稱道的是章宇的表演,這種全是大特寫的片子,非常難演,但章宇在取景框中的每一次表演,都是精準且生動的,這種分寸感相當難得。
如果結尾能再克制一點,背景音樂再小一點點,就更好了。
03|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刑文雄

推薦指數(7/10)
翻拍自自日本電影《魔幻時刻》,在本土化上做地相當不錯,精緻的布景和形式化加分。魏成功初入黑幫幾場戲的調度和情節設置很好,特别是在軍火交易中充當翻譯的那場戲,笑得我前仰後合。當然後半段有些落入俗套,但還不至于像他們的前幾部電影,俗到讓人讨厭的地步。
04|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

推薦指數(9/10)
說實話,在世界級大導中,我對是枝裕和的感覺一直很矛盾,他的電影好是好,但過于文學性,是可以被小說代替的,不能完全體現影像獨有魅力的作品。
但《比海更深》打動了我。
良多也許是是枝裕和電影中,出現過的最複雜,同時也最有魅力的角色,他狡黠,滑舌,沒擔當的同時又脆弱,深愛着自己的家人。他是私家偵探也是小說家,是父親也是兒子,是賭徒的同時又虔誠偏執的忠于純文學。在一個台風天的非日常場景中,分崩離析的家庭重新聚在一起,完成最後的告别,而良多也終于決定,做出一點改變。
改變是痛苦的,但同時也蘊含着無限無限的可能性。
05|音樂 岩井澤健治

推薦指數(?)
非常實驗,非常奇怪的電影,講述一個叫健治的不良少年,有一天忽然決定搞樂隊,又忽然不搞了的故事。實在是很難評價,喜歡噪音搖滾和空洞帝國樂隊主唱坂本慎太郎(他為主人公配音)的朋友推薦看一看。
06|人約巴黎 埃裡克候麥

推薦指數(6/10)
看過的第一部候麥的電影,據說是濱口龍介《偶然與想象》的靈感來源。同樣的三段故事,同樣對欲望與情欲的讨論,不同的是《人約巴黎》要輕巧很多,三段故事合攏在一起,如同一塊調色盤,勾勒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巴黎,就像電影裡姑娘們顔色豔麗的漂亮裙子一樣。
07|花束般的戀愛 土井漱泰

推薦指數(7/10)
與其說愛情,倒不如說,坂元裕二的劇本一直在讨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種理想化的,與現實呈無限接近而永不相交關系的,理想化的相處模式。在這種理想化的框架下,他加入大量真實的細節描寫,比如片中兩人在倦怠期時,女孩在玩遊戲時為了體諒工作中的男孩,把電視聲音調小;而男孩為了體諒女孩,戴上耳機繼續工作,而正是戴上耳機的這個動作,體現了兩人之間的隔絕關系,以及溝通的失效。最後女孩關上電視,這種互相的體諒反而傷害了彼此。
坂元劇本的理想化還在于,他隔絕了關系維護中那些肮髒陰暗的東西,隻有美好的事物被放在台面上,就像片中頻繁出現的開口笑小白鞋。電影的結尾在我看來是一個完美的happy ending,在偶遇昔日戀人時,沒有妒忌,沒有挽回,也沒有傻乎乎的淚水,回憶起的隻有那些閃閃發光的日子和一張永遠留在谷歌地圖裡的照片,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完美的戀愛嗎?
08|壁花少年 斯蒂芬·卓博斯基

推薦指數(9.5/10)
write about us . —I will.
音樂
01|late registration kanye west

推薦指數(10/10)
逃學熊三部曲第二張,公認黑化前侃爺的巅峰之作。大量鋼琴采樣和管弦樂的使用将傳統嘻哈樂中單調的聽感提高了一個檔次,足以載入嘻哈音樂史冊。他的矛盾,他的自卑,他的高傲,在這張21首歌的長專輯中體現的淋漓盡緻。
最推薦曲目:《 Diamonds From Sierra Leone 》,《We Major》
02|不同名專輯 魚丁糸

推薦指數(9.5/10)
改名重組後的蘇打綠2.0,翻唱了自己17年前的同名出道專輯,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蘇打綠專輯。與少年時期的他們相比,編曲與器樂配置沒有大的改動,不同的是在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上明顯更加内收,也更加自然,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還蠻奇妙的。
最推薦曲目:《飛魚》,《後悔莫及》,《頻率》
下個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