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很複雜,我現在覺得我的一切感受都是被現場觀衆的行為影響過的。為什麼要笑?有什麼好笑的?Ist es beabsichtigt humorvoll zu sein?真的十分之irritating!但是get不到德國人笑點也不是第一次了。你們覺得protagonist像拍證件照一樣舉着copy的畫,很好笑嗎?标記着四百歐元很反諷嗎?我隻能想到他們無論如何自己拿不到這麼多錢,感覺很心酸。全球産業鍊分工中的剝削和不平等,從某個時刻開始已經開始厭惡這些準确 重複但解決不了問題的詞語。但是有關大芬村的這個案例,絕不能純粹講些文化理論 藝術哲學。好像Kopie就是中國的全部現代藝術了一樣,觀衆們不會真的都這麼理解和相信了吧?最後強行引用本雅明,我總覺得你們有點誤讀了,沒記錯的話後半部這篇文章根本不隻是靈光的消失。從一開始就害怕會是一場大型stereotype奇觀,結果果然是有意識形态諷刺的,簡直都不稀奇了。我是因為中國梵高來的,這麼偶然一個巧合,情不自禁買票。結果真不如中國梵高。我不能不懷着惡意去揣摩選擇呈現這些和那些片段的意圖,究竟是什麼。提名有人喜歡錯誤的,拜托,既然你們引了海帆所說的原創與複制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的意義,怎麼還能不當回事一樣,搞出real/falsch這樣的二元對立概念。這一條真的應該在QA環節都出來問問。我問了是否有看過中國梵高,畢竟主題這麼像,或許有做過背調?負責人和主持的神态動作感覺mean mean的,但德國人可能就是如此呢,我也不懂。我覺得最成問題的其實是人名,一會名一會姓,這真的是一個底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