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說說職場那點兒事#

這是第007篇原創文章。

片名:《火星救援》

時間:2015年

地點:火星

人物:馬克·沃特尼 (馬特·達蒙 飾)

...

火星救援

...

劇情-BAIDU

...

影評-BAIDU

01  《火星救援》确實是一部有腦子的商業大片。

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

劇本有50頁的内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宇航員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

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内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對于科學的尊重與描刻,讓電影在觀衆看來,沒有一般科幻片那種遙不可及的觀影感受,代入感更加真實。

...

震撼

火星科幻、宇航員“魯濱遜”自救、節奏緊湊又不失诙諧的風格,把“海島魯濱遜”的故事搬到荒蕪未知的火星上。一個傳統故事結合上火星的科幻場景,成為了極具吸引力的噱頭,是影片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充分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故事的邏輯性非常嚴密,不僅僅體現在各種科學活動與道具上,男主宇航員陷入絕境後的一系列舉措,步步為營,環環相扣,最終被夥伴們營救成功,整個故事首尾相接,嚴絲合縫。

所以,無論從科學指導,亦或是故事的邏輯性設計,《火星救援》确實是一部有腦子的電影,經得起推敲,也引得人回味。

02  能活下來,是因為他做對了一件事。

男主馬克被夥伴誤以為已經死亡後,意外蘇醒,卻已身負重傷,夥伴也已天地兩隔。這是讓人崩潰的處境。

我們看看他做了些什麼?

第一段:生存方案

自我療傷-記錄日志-确認食物存量-評估生存幾率-搜集周邊資源-形成生存方案-落地實施-方案失敗-改進方案繼續推進-基本生存得以确保

...

生存方案

第二段:求援方案

評估通訊工具-尋找廢棄的火星車-找到16進制信号方案-發出信号-等待-成功-改善溝通效率-協調地球資源-生成救援方案-實施

...

求援方案

第三段:成功救援

周密部署-趕往備用飛船-飛船升空-原定方案失敗-用宇航服内外氣壓差生成動力,冒險和夥伴會和-成功

...

成功救援

為了自救,他做了很多事,唯一沒做的事,就是情緒奔潰後的放棄。

2003年,《士兵突擊》火遍大江南北。精彩的故事,出彩的表演,固然是這部電視劇成功的推手,其實更重要的是許三多“不抛棄、不放棄”的精神内核激起了觀衆的極大共鳴。

職場中,天天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起伏不定的業績、難以管控的分歧、跌跌不休的市場環境......

每一個問題,都是千頭萬緒,更何況是在一個複雜的組織中,問題又何止一個?怎麼辦?

社會節奏太快了,日益嚴重的快餐式文化看似提高了生活效率,實則使人養成了“吃現成”的習慣。“現成”習慣的背後,是思維行動的惰性一天天地滋生,大到我們淡忘了行動的力量,陷入集體和個體的情緒焦慮中,不能自拔。

解決之道,首先要學會面對問題,主動而不情緒化,整合身邊所有能調動的資源。

凡事最怕認真二字。在認真面前,起先看似不利的因素,都會變成推動進展的動力。

面對,才有可能成功。放棄,隻會帶來失敗。

做正确的事,你永遠都不會錯。

幹,就完了。

03  置于死地而後生,沉重不是唯一的樂章。

本是一部揪心的片子,卻讓男主演繹得诙諧有趣。

男主已然身處死地,不知能否後生。即便面對未來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也要随時找點樂子,聽着唯一的一首搖滾樂,不時合着節奏擺動身體,還不時自言自語地“嘲諷”一下夥伴。

...

自娛自樂

生活是個壓力場,職場又是壓力場的主場。

找到适合自己的壓力緩沖排解方式,對職場人來說,看似小事,實則至關重要。個中意味,不言自明。

每個人都有壓力的切身體會,壓力的第一傳導對象就是情緒。

職場壓力多帶來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直接會導緻身體某些激素的變化,從而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

壓力-BAIDU

...

情緒-BAIDU

...

梅拉多甯-BAIDU

所以,壓力雖說能帶來動力,但我們隻要動力,不要“梅拉多甯”。

...

多巴胺-BAIDU

...

内啡肽-BAIDU

研究表明,“多巴胺”和“内啡肽”是沖抵“梅拉多甯”負面影響的兩類激素。

這兩種激素又被稱為“快樂激素”,快樂激素有多種生成方式。

促進生成快樂激素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笑聲與運動。

...

有期許,就不孤單。

我們應該學着像男主那樣。

面對困難時,試着淡定與積極。

身處逆境後,學會歌聲與微笑。

那麼,你終将是職場中的NO.1。

--珍愛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簡書 禾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