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向樓下看去,仿佛一切泡影都消散,再擡眼向天空時,她仿佛聽到了鳥兒翅膀拍打天幕的聲音。

...

圖片來自簡書


      誰又會知道呢?他究竟是過去總攬票房榜首的鳥人,還是現在那個發福,貧窮,爛事纏身的,灰頭土臉的“鳥人”?跟随着導演的長鏡頭,我們穿越劇場後台一條條幽暗狹長的走廊,審視這這個殘酷環境下的鳥人:劇作演出的不順利,女兒的一步步進入歧途,個人事業的不見起色,社會用日新月異的新奇審美一遍一遍鞭打這個鐘情于藝術的演員,壓抑着他的熱愛與自由。于是他的精神世界變成了插上翅膀的鳥兒,飛過這個忙碌卻冷漠的城市,飛過天幕上的餘光,也飛過了失意的邊界——他決心造就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用毀滅自己來成全他心中最偉大的藝術,在一片“炒作”的唏噓中達成了最終極的熱愛與自由。

      鳥人對藝術的愛興許帶有了極端的成分,但這個角色仍然帶給我們心靈的震顫和思考,大約也是因為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曾經執着過的,卻無法為人認可的熱愛。成全這種熱愛的執念,讓鳥人在幻想的世界中無所不能,自由自在,卻在現實的生活中摔得粉身碎骨,終成悲歌。

      但這一切,又僅僅是他的過錯嗎?

      大衆輿論從來都是殘酷的,它們篩選出它們喜愛的事物,放在榜首,它們摒棄的“沙土”裡藏匿的金子,有的卻随時光之河的沖刷無情的被遺忘,令人唏噓。

      将軍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對于我們而言,秉持着自己的熱愛,為之付出努力,不能稱為被嘲笑的理由,但同時,我們更要學會愛自己,愛生活,不能讓對于熱愛與自由的執念壓抑自己的,甚至讓它們成為毀滅自己的導火索。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于那些默默無聞,忍受壓力的偉大的人們,應該傳達我們的對他們的敬意,給予他們應得的理解和尊重,緻敬那些被壓抑的熱愛與自由,讓鳥兒能在天空上自由而快樂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