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劇之前,想了很久它的名字為什麼要叫“風犬少年的天空”,“風犬”二字從何而來,又有什麼含義?看完最後一集之後,明白“風犬”二字無非就是“瘋狗”的意思,不止是因為劇裡有個老狗,還因為,每一個在青春歲月肆意奔跑、肆意飛翔的少年其實就是自己的“瘋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少年自有他廣闊的天空可以翺翔,青春自有它無限的海洋可以安放。

在看第一集的時候,其實我是從内心深處拒絕它的,老實講,第一集滲透出一種濃濃的鄉土青春味兒:兩個剛轉學過來的“靓男俊女”在樓梯遭到壞學生的圍追堵截,一群壞學生在班級裡為非作歹,販賣戀愛守則,惡作劇……這簡直就是爛透了的狗血青春劇!但因為導演是張一白,主演是彭昱暢,我還是耐着性子把它看了下去,在哭與笑的頻繁交織中,才發覺它的精彩與深刻,越深入它,才越明白其實青春是一場有盡頭的輪回。

...

青春是有盡頭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風犬少年的天空》講述了一個關于“盡頭”的故事,青春才不是不需要時間地點人物的浪漫散文,青春是一篇言簡意赅、意猶未盡的短篇小說。

“盡頭”是屠夫在老狗懷裡去世的那個雨夜,老狗手足無措,屠夫卻給他講了一個笑話,在春天把他種下,來年春天便會結出好多個屠夫;“盡頭”是咪哥的爸爸住院,醫生把咪哥當成他媽媽的孫子,咪哥和媽媽在原地愣了好久,那一次,咪哥真真切切地意識到爸爸媽媽正以他無法意料的速度老去,他得快點長大;“盡頭”是嘴哥發現可可的愛情隻不過是一場騙局,紅色圍巾在熱鬧的聖誕夜孤零零地等待了兩個小時,後來他考上了清華,但終究不過是孤軍奮戰;“盡頭”是劉聞欽遇見李安然的第一天,從那一天開始,劉聞欽的人生軌道從此不同了,生活沒有給過他十八歲,甚至剝奪了他擁有生命的機會;“盡頭”是所有人都不相信馬田的那天,包括大力嬌,有些相信不需要理由,盡管他努力地給出了理由,其實不被信任是一件特别沮喪的事情,特别是關乎到親人和最親密的朋友;“盡頭”是在李安然得知劉聞欽的死訊後強壯淡定,卻轉過頭痛哭流涕,她為了尋找他不惜一切代價,他為了離開她遠走他鄉,有些離開不是因為不愛了,是因為河裡的蝦和海裡的蝦永遠沒有辦法生活在一起。

...

就像快樂終結于痛苦、愉悅終結于遺憾一樣,青春往往終結于“終于長大”的那一刻,或許是親人的離開,或許是長久的愛而不得,或許是物質生活帶來的沉重打擊。我們沒有辦法預料生活會給我們出一道什麼樣的考題,但逝去的終将會逝去,離開的終将會離開。我們也沒法躲避時間的盡頭,隻有迎難而上,才能給出最完美的答案。

...

青春的“在場”證明

如果青春的“盡頭”讓它變成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悲歌,那麼青春的“在場”同時也讓它成為一首華麗的樂章,有些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裡,不是“再來一瓶”的偶然,而是上天早就做好了安排。不論他 / 她讓你跌入谷底還是冉冉升起,他 / 她終究是點綴了你。

大力嬌的出現給馬田平靜的生活蕩起了一點漣漪,出類拔萃的好少年馬田一眼便發現了大力嬌的特别,學霸總會愛上學渣,這是校園愛情的永恒定律。不論是那三十九張平安夜賀卡還是他站在階梯上說他永遠相信她,不論是她抖着腳教馬田重慶小面的正确吃法還是她在成都街頭的賣力吆喝,我們都看到了一份最真摯最勇敢的感情在他們中間肆意蕩開,是富家子弟與弄堂女的跨物質愛情,是學霸馬田與學渣大力嬌的跨智商戀愛。不過,複讀以後,他們真的能考上同一所大學嗎?

...

同樣地,李安然的突然到來也打亂了老狗“雞飛狗跳”的平靜生活,老狗一開始并不知道安然的真實目的——借老狗尋找劉聞欽,随着兩人關系的深入,老狗逐漸萌生了愛意。但這份感情在面對好兄弟劉聞欽的時候又瞬間變得不值一提,他和他的好兄弟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兒,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這份感情說出口,甚至在劉聞欽去世以後他依然無法釋然,站在天台上對着李安然喊出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同時李安然确實清醒的,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誰,“從前喜歡劉聞欽,現在喜歡老狗”,尋找劉聞欽隻不過是為了要一個答案而已。老狗在愛情面前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逃避和退縮,但李安然的勇敢一次又一次地打動了他,隻有雙向度的愛,才能最大程度地擦出火花。

劉聞欽遇見昕妹就像一艘四處漂泊的船遇見了岸,他選擇了停靠,選擇了安甯,選擇改過自新,從頭開始,如果不是昕妹,劉聞欽或許到最後還隻是一面随風飄蕩的帆。嘴哥說自己的青春是可可,可可無意中的一句話讓他考上了清華,他卻沒再回頭找可可兌現承諾,他們本來就是兩個世界的人,隻是因為某個偶然的原因連接在了一起,長大了,便沒有必要再次回味青春的酸甜苦辣。

...

正如歌詞裡唱的那樣“如果不是你在這裡,我不會像現在有勇氣,像魚從畫面躍起,像飛鳥絕不會眷戀大地,如果不是你曾光臨,我的沖動和我的安靜,安然無恙的回憶,早就沾滿了泥”,有些人出現,教會你勇敢,教會你堅強,教會你善良,教會你信任,教會你愛,教會你成長。


其實青春簡單的很,無非就是友情、愛情、親情,有一群從小玩到大的好夥伴,有一個日久生情的精神伴侶,有一對把你捧在手心裡的父母。

但大多數人的青春不是這樣的,他們孤軍奮戰,孤獨地面對生活的重擔和成長的艱難,他們膽小怯懦,在一切困難面前選擇逃避與退縮,沒有人教會他們如何勇敢,更沒有人讓他們感受被愛的歡愉。

青春的底色其實是悲涼的,不止是因為它有盡頭,更因為它的殘忍。我們在很年少的時候,便被迫面對失去,面對離開,面對傷痛,少年細膩的心思和柔和的感情無處訴說,無處安放,永遠凝結在心裡,長成大樹,生根發芽,頂天立地。

“須知少時淩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