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一部電影:《告别有晴天》。

男主角,是曾讓我瘋狂着迷的漢尼拔扮演者:安東尼·霍普金斯。

故事發生在英國達靈頓公爵府,一座達官顯貴經常聚集的府邸。男主角不是公爵府的主人,而是他的大管家:史蒂芬斯先生。

一位将一輩子奉獻給主人的管家,能有什麼精彩的人生呢?是啊,他的一生何止乏善可陳,更要命的是無趣到極緻。

這種無趣,就像他的面部表情一樣,毫無波瀾。在我眼裡,他根本脫離了人性,機械地笑,機械地問候,機械地走路......

其實我在生活中見多了這樣的人,他們從不輕易表露情感,也看不出他們的喜怒哀樂。于是我曾一度好奇,在這種不露聲色,毫無破綻的言行舉止之下,到底隐藏着一顆怎樣的内心呢?

然而電影也沒有給出一個答案,我隻是看到了一個人隐忍的一生,被人皮面具包裹下的靈魂,猶如囚鳥,最終也沒有被釋放出來。

很明顯,作為大管家的史蒂芬斯先生,是極度敬業且專業的。

公爵府經常接待各國元首政要,社會名流,每當他們在府上商讨國家大事,決定世界走向、政治局勢時,史蒂芬斯總會兢兢業業地帶領屬下把他們服務到位。

他從不關注那些大人物們到底在談什麼,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候吩咐或者安排工作。

在英國的上流社會,擺盤的講究,菜式的吃法,各種規矩與禮儀,他都深谙于心。什麼時候上菜,遞盤,開門,挪椅,或者誰有什麼樣的需求,還有仆人們的業務水平,是他最關心的事。

很難想像,如此枯燥的又需時刻小心翼翼的工作,他居然能毫無怨言地将之貫穿一生,并且幾乎放棄了自己作為普通人的一切。

一年年過去了,父親去世了,他因工作沒有好好告别;年輕的仆人們相愛了,抱着對新生活的期待辭職了;唯一愛慕他多年的女管家肯頓小姐,受不了他的無動于衷也走了……

他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

支撐他如此選擇的信念便是,現代世界是一個以這些豪宅為中心而旋轉的車輪,文明掌管在“那些偉大的紳士”手中,而以他的出身,如果想為創建更美好的世界盡綿薄之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在豪宅裡為“偉大的紳士”效力。

然而,幾十年後的事實證明,他為之服務的公爵,隻是一顆被别國玩得團團轉的棋子。

公爵最終沒落,成了媒體與民衆讨伐的罪人。

而他的這種信念,在曆史的風雲流轉之下,如一個荒謬的笑話。

顯然,他意識到了,因為這種錯誤的信念,他錯過太多。這其中最令人遺憾的,是他與女管家肯頓小姐的感情。

雖然他克制得很好,但還是露出了馬腳。

在肯頓小姐對他表示出暧昧的舉動時,他沒有失态;當她告訴他自己答應了别人的求婚要辭職時,他甚至禮貌地表達了祝福。

但從他的目光裡,從他的愛情小說裡,還有那摔壞的一瓶紅酒裡,他的内心并非無動于衷。

而最終,理智戰勝情感,他不能在事業上出絲毫差錯,于是肯頓悲傷離去。

我以為這便是最後的結局。但二十年後,他收到來自離婚女管家寫的長信,信裡回憶他們曾共同擁有過的美好時光,并約他再次相見。

盡管史蒂芬森對新主人說有意把她再次挖過來做管家,但内心裡,他是希望能借這次機會,彌補曾經的遺撼的。

我滿心以為,經過大半輩子的風雨,他已經從教訓中學會聽從自己内心的召喚。

然而,當他們再次見面時,兩人雖不似年輕時有距離感,但那種克制的氣氛始終存在着。

史蒂芬斯還是沒能表達出他的真實情感。

女管家乘車走的那一刻,她哭了,我也哭了。

這位年邁的總管先生,在生命的暮年裡,又一次錯過了屬于他的愛情。

有些東西,裝的太久,就成真了。仿佛戴在臉上的面具,到後來已經與臉孔融為一體,取不下來了。

我不敢評價史蒂芬斯先生的一生是失敗的,在他身上,我看到一種“螺絲釘”的美感。為了某一種被人灌輸的使命,甯願放棄自己生而為人的權利。

從前,在有欲望就要去追求,有想法就要去實現,有感受就要去表達的社會裡,我似乎更愛這種克制之美。

那種流行于上層社會中的紳士、優雅與理性,更像是作為文明人的一種高級狀态。

但是如果這些需要以隐藏個人喜好,犧牲個人自由,壓抑個人欲望來換取時,那麼成為生命的樂趣又在哪裡呢?

理智固然高級,使命固然重要,但人與人之間因愛而生的情感聯結才是生命的真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