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教育片,其展示的主題無非是:拼命灑下青春的熱血,努力考上重點大學,隻要完成了這樣一種目标,仿佛人生瞬間就會變得燦爛奪目。
然而在現實中,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考上大學,隻是人生的 一個過程,大學之後的人生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相比未來幾十年的生涯,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在整個人生中顯得如此的渺小。
《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是個例外。
電影上映的前幾天,在鄧超魅力的驅動下看了這部電影,太久沒有看到過把深度和情懷結合到極緻的電影,整個過程中淚點和笑點并存,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像個傻子一樣。
在這部電影中,深刻感覺到超哥為精心籌備這部電影所付出的努力,電影既賣座又叫好,票房節節升高,當然作為導演和主演的鄧超,也收獲了意料之中的回報。
在暑期這個特殊季節,能給父母和孩子很多關于教育上的啟示,也是這部制作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意義 。
1
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
在電影的鏡頭中,馬皓文的兒子馬飛是一個看似不太聰明的孩子。
相比馬飛的媽媽覺得兒子煤球變不成鑽石,馬皓文對兒子的堅定信念是一種極其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情形,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很多父母一慣的做法就是邊打邊罵,語言極其難聽,卻從來沒想過,孩子的自尊在這個時候已經被踩得粉碎。
馬飛學習成績差,反應慢,老師罵他“缺根弦”,周圍的同學也都欺負他,連媽媽都覺得“這孩子就這樣了,沒救了”。童年一直在自卑和怯弱中度過的馬飛,人生中隻有爸爸能理解他,在他被所有人放棄時,馬皓文無條件地信任他,用崇拜的眼神注視着兒子,認為馬飛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并堅信他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馬皓文與教導主任的賭注——馬飛考入年紀前十名,看似是一件癡人說夢的事情,但馬皓文必勝的信心卻使這件事情變得沒那麼艱難。
一個落魄的爸爸和一個不争氣兒子,很奇怪的組合,卻發生了很強烈的化學反應。
面對成績倒數的兒子, 馬皓文并沒有覺得他無藥可救,主動為兒子減負,承諾他可以不用做作業,并把馬飛的課本厚度量化,讓他每天學一厘米,期末考試前就能把所有知識學完。
把學習目标拆解,無形中為他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在所有學生都為預習和複習知識,成為沒有生氣的行屍走肉時,隻有馬飛是一個眼中閃耀着光芒的人,他會覺得新鮮的知識正為他敞開大門,将要進入一個美好的世界。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怎麼都不會覺得疲憊。
在期中考試時,馬飛隻考到了倒數第五,但馬皓文并沒有批評他,而是由衷地誇:“兒子你很棒,有進步了!”在兒子自我否定時,還一直用鼓勵的方式去教育他。不僅如此,在快期末考試的緊張時刻,馬皓文帶着兒子去各地旅行和看航展,這一路上對國家和科技的認知,也為馬飛在作文中精彩洋溢的陳述積累了素材。事實證明,馬皓文的教育方式是有效的,在期末考試的時候,馬飛的成績進入全校前十名。
在興趣的驅動下,即使即将高考時,作為優秀學生,教導主任勸馬飛報考清華,但是馬飛早就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道路,做航天員是他唯一的夢想。馬皓文就是用自己的信任式的教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并一步步把“缺根弦”的兒子培養成了航天員。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這一點上,馬皓文可以說一直是兒子的榜樣,無論是深夜的刻苦工作還是失敗時的不氣餒,都給馬飛很大的鼓勵。
回想我們自身,總希望孩子認真學習、多讀書,可是父母雙方不是打遊戲就是刷抖音,這種氛圍下,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在電影中,馬皓文教兒子最多的不是如何學習,而是要一直思考。“思考”這種重要的能力,在應試教育下,卻一直被人忽視,但是,“思考”這種看似虛無的能力,卻是一種無形的魅力,會讓輕視你的人刮目相看,會在關鍵時刻為你伸出援助之手。
正因為在爸爸的教育下一直思考,馬飛才寫出了精彩的作文,令老師們對他改變固有的印象,也正是因為“思考”,他才能在多次危機中得以逃生。
電影中,令人淚目的鏡頭,馬飛被困在洪水中,馬皓文站在堤岸上想要尋救兒子,無奈被官兵攔住,這時的馬皓文隻好用喇叭告訴遠方洪水中的兒子:不要放棄,要動腦筋想一下,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幫助自己逃生。
這一句話,被馬飛聽到之後,求生的意念令他迅速轉動大腦,掃視周圍的事物,他用門闆和布條制作簡易木筏,在風雨飄搖中把木筏艱難的劃向堤岸附近,令自己顯露在官兵的視線中得以獲救。父子終于在洪災中團聚,懸着的心終于落了下來。
當然,人生還會有無限的可能去等待着你,包括危機和轉機。
第一次登上太空的馬飛,在返航途中,卻因飛船故障,與基地失聯,被困在這茫茫失重空間中,無法返航,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但是,年輕氣盛的馬飛并不甘願就此成為太空垃圾,在經過漫長時間的掙紮,他想起了父親經常說的那句話:永遠不要認輸。
趁指令長熟睡之後,馬飛違背命令偷偷出艙,企圖修複故障,并冒着生命危險,奮力一搏,翻越飛船頂部,把故障修複完畢,順利化解危機。當系統正常運行,與地球恢複聯系時,所有人都為馬飛的英雄行為感到震驚又自豪,他也因此成為創造太空奇迹的一名航天英雄。
馬皓文經常教育兒子的一句話,成了關鍵時刻救命的武器,并一步步使他成為一個勇敢有擔當的男子漢,為國争光的棟梁。
馬皓文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應試教育的成果可以幫助一個孩子走向更高學府,然而素質教育的成果伴随孩子的一生,成為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在黑暗時給予無限的光明,在困境時給予無窮的力量。
3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記得電影中,馬飛的媽媽告訴他:好好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清華北大。
但是馬皓文卻教育兒子:考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考大學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對未來的暢想中,馬皓文讓馬飛想象自己以後要做的事情,并為這個目标努力。當然,在父親的鼓勵下, 馬飛從小就樹立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航天員。為了這個理想,馬皓文不惜帶他逃課看航展。
喜歡才有動力去做,才有為之奮鬥的勇氣。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包括孩子,都不知道好好學習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總以為考上大學便是萬事大吉,可是大學以後的路要怎麼走,并沒有明确的想法。所以,很多學習優秀的孩子,即使考上重點大學,最後也會泯然衆人。
就像電影中所說: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麼用。
是啊,這些在應試教育下的孩子,除了學習,根本沒有思考過自己的人生出路,大學渾渾噩噩而過,轉眼畢業即失業,就算勉強尋得一份糊口的工作,也很難有長遠的發展。
因為沒有目标,每天所做的事情仿佛沒有什麼作用,得過且過是整個人生的常态。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
因為在貧窮的環境下,連過分的想象都變成一種奢侈,在艱苦環境的教育下,隻有好好學習,才能走出大山,脫離貧窮。
可是,脫離貧窮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标,之後的人生依然需要動力牽引。這個時候,如果目标明确,每一天的拉弓都會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反之,如果把脫離貧窮當做人生目标,人生無更多向上的可能。
《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算不是一部最好的教育片,但電影傳遞的教育觀念,值得我們深思: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一時的考試,也不是為了高考,孩子的興趣與目标才是學習的終點。
在應試教育依舊占據重要地位的環境下,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們依舊可以選擇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去實現人生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