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部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看得我哭得稀裡嘩啦的,太紮心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女人當了媽之後,就好像被什麼困住了,每當她想邁出去一步,卻發現四面都是銅牆鐵壁。
她想選擇,卻如同滑向深淵,已經失去了選擇的能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金智英是個乖巧的媳婦。
春節的時候,丈夫大賢說這個長假我們出去玩吧,回父母家太累了,我最近覺得好累。
智英說,你想被媽訓麼,結婚的時候我就說每年父母生日要回去,春節又回去會有點累,你說一年兩三次沒問題,那時我懷胎足月不都去了麼,現在不回去,被說閑話的人會是誰呢,會說兒子麼,還不是要說我,而且回去幹活的人也不是你呀。
回到了婆婆家,盡管手腕疼,智英還是努力地幹活。
大賢擔心智英太累,說要叫外賣,被媽訓了一頓。看到很多碗要洗,就想要去幫忙,智英趕緊跟過去叫他一邊呆着去,婆婆怪腔怪調地說:我的兒媳婦呀,真是有個好丈夫呢!智英忙給婆婆賠着笑臉:媽,在家裡都是我在做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準備洗完手裡的碗就動身回娘家,婆婆的女兒來了,女兒感歎着還是在娘家好呀,今天累壞了,婆婆說是呀,辛苦了。
轉頭叫智英,再做一點油餅吧,然後拿碗筷出來。女兒說我自己來就可以了,婆婆制止了她:坐着,你又不是在婆家。
在大家眼裡,金智英并不需要休息,也并不需要被關心,她做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哪怕身體有恙。
智英的丈夫大賢,說起來還算不錯。
他會在下班後第一時間去幫女兒洗澡,會陪女兒玩耍,會在看到妻子手腕疼的時候,一心想幫她減輕負擔,會在妻子感到沮喪的時候安慰她,而不是覺得她矯情。
聽起來都是些小事,但在我們生活中能做到這些的丈夫也并不多。
但是他關切得不少,行動得不多。
對于婆婆對待智英的态度,他一聲也沒敢吭,隻敢開玩笑說,爸爸你當年怎麼沒有多生一個兒子,這樣就有多一個媳婦可以幫忙了。
嶽母生日的時候,智英說怎麼剛好是今天要去開研讨會呢,大賢說要不我不去了吧,但最後也并沒有請假,在坐滿了人的教室聽人講性騷擾的什麼無聊研讨會而已。
智英一個人帶着年幼的孩子去嶽母家,中途想上個廁所也搞得很狼狽。
當大賢發現智英精神上有一些不正常之後,不忍心直接告訴智英,隻是想盡辦法叫智英去看醫生,但從來沒有親自陪她去一次醫院。
智英去挂了号,但一聽到檢查費非常貴的時候,就跑掉了。
有人說,不要嫁給那個總是叫你多喝熱水的男人,而要嫁給那個,下了班會來接你,不舒服會來看你,不開心會來陪你的男人。
還沒有生娃的金智英,也是在著名企業工作的優秀員工。
一次工作組選拔,被選上的都是男性,智英問領導為什麼沒有選自己,領導說,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公司希望這個工作組可以穩定5年以上,而女性因為要結婚休産假,所以很難長久。
智英的領導也是女性,在一次會議上,一位男理事誇誇其談:孩子就應該由媽媽來帶,老人再帶得好都不如媽媽,這要是孩子沒教育好,工作上再成功,也不會幸福的。
智英的領導當場回怼了過去:你這樣的人,真該挨一頓揍。
看着霸氣,其實也有一肚子苦水。她跟智英說,你覺得我做到這個位置很好很風光嗎,但是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我放棄了做一個好媽媽,一個好妻子,一個好女兒,這些都放棄了。
職場的媽媽們,一邊要如履薄冰地平衡着工作與生活,一邊要承受着時不時就來襲擊的愧疚感。
智英手腕疼的時候去看醫生,醫生說,飯是電飯煲做,衣服是洗衣機洗的,怎麼還會手腕疼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好像總有人覺得,全職媽媽在家就是曬太陽喝茶一樣,一聽說你不用上班就羨慕得不得了。
智英獨自帶娃去嶽母家,路上想買一杯咖啡,可是因為孩子哭鬧,把咖啡打了,就有人來說閑話了:幹嗎要帶孩子來買咖啡呀,真是吵死了,哄不好孩子就不好帶出來呀!
其實每次看到那些什麼坐飛機給别人準備糖果這種新聞的時候,我就想,現在當媽要這麼小心翼翼的了嗎?
社會的包容度在哪裡呢?當然我們會努力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嬰幼兒有時候沒那麼容易哄,我們已經想去死了,他們卻在嫌我們沒有管好小孩。
大賢有一次與同事聊到抑郁症,大賢說朋友的妻子(其實就是說的智英)遇到了精神上的問題,同事們并沒有覺得這位女性需要得到同情或者幫助,而是覺得這樣的瘋女人應該被隔離!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被理解,是媽媽們所要面對的常态。
有時這種不被理解就來自你最希望得到理解的那個人。你和他說你感到多麼沮喪,多少難過,他隻有輕描淡寫的一句:你想太多了。
全職兩年的金智英,終于病了。
她會突然像被“鬼上身”一樣,變成另外一個人來說話,做事,之後自己完全不記得。
是怎樣的壓抑,讓她不得不把自己想說的話,隻能借由别人的身份才能說出來呢。
她想要的是什麼呢?
她想在一天勞累之後,在帶娃感到狼狽不堪的時候,有人說一句:辛苦了,謝謝呀,你做得很好了呢!
她想能夠憑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讓父母被人說生女兒沒用,可是她現在連自己也顧不上。
她想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在每天太陽下山的時候,覺得心裡空蕩蕩的。
有人說,看着娃健康快樂的長大,好幸福,但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幸福時刻真的很少。
大多數時候,你會因為孩子怎麼又病了自責不已,因為太累沒控制住脾氣而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因為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不如意而覺得是不是自己沒教好。
當金智英的媽媽親眼看到女兒犯病,變成了外婆對着媽媽說,你小的時候為了讓弟弟們去上學,自己跑去做裁縫,受傷的手一定很疼吧,你辛苦了。
媽媽痛哭流涕,一聲聲地喚道:“哎喲!我的智英啊!哎喲!我的智英啊!”
那一聲聲的哎喲,痛到了我的心底。
丈夫坦白了智英的病情,智英終于決定好好去看一下心理咨詢師。
心理咨詢師說:“最難的部分,就是讓病人能夠親自坐到我的面前。”
就像我們大部分人一樣,盡管沒有像智英一樣“鬼上身”,但抑郁的媽媽還少嗎?而這一部分人,絕大部分都是自己默默扛着,不知道去哪裡求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咨詢師給了智英一些建議,當感到壓抑的時候,說出來,不必隐忍。
在外面買咖啡,被人說媽蟲的時候,智英沒有悄悄地抹淚,而是去和别人說:你隻見到了我幾分鐘,你不知道我接觸什麼樣的人,不知道我過什麼樣的生活,憑什麼來評價我!
電影的最後,智英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寫文章。她寫的文章成功發表在了雜志了,她可以一邊帶娃,一邊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她終于快樂而欣慰的笑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希望每一個同樣陷入困境的媽媽,都能在迷霧中找到陽光。
畢竟我們也曾是父母的寶貝,我們也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績,我們值得過的生活,不是隻有隐忍付出,還應該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