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改編自曾獲得普利策文學獎的同名小說,作者是伊恩·麥克尤恩。影片于2007年在英國上映,并提名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此後多次被奧斯卡提名,獲獎無數。

伊恩·麥克尤恩
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深受簡·奧斯汀的影響,《贖罪》沿襲了他以往的文風——講述階級愛情,和對愛情、罪惡和戰争的讨論。伊恩·麥克尤恩的父親是一名退役軍人,當年參與過戰争的士兵後大多不願意舊事重提,但是伊恩·麥克尤恩的父親則相反,他經常講述敦刻爾克大撤退和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經曆。在父親的口述和他自己的辛苦調研下,書中關于戰争的描寫非常真實、震撼人心。

《贖罪》海報
将這樣一部複雜深沉的長篇小說改編成電影,無疑是對導演的巨大考驗,但是年僅三十五歲的喬·懷特,用獨特的叙事手法,細膩的鏡頭和出色的配樂,将劇情和表演藝術完美兼顧,成就了《贖罪》的不可多得。
在影片的開頭,是快速敲打着打印機的布裡奧妮·泰麗絲——一個熱愛文學創作、充滿想象力的13歲小姑娘,她正在完成她的第一部作品——《阿拉貝拉的審判》。

布裡奧妮·泰麗絲
她征得了母親的同意,希望表姐洛拉和雙胞胎表弟(傑克遜和皮埃爾)在家庭聯歡會上表演這一出劇本,但是傑克遜和皮埃爾不願意配合她,這讓第一次嘗試創作的布裡奧妮深受打擊。她沮喪地看向窗外的水池,随後就看到了令她十分震驚的一幕:她的姐姐塞西莉娅·泰麗絲,在管家的兒子羅比·特納面前,褪下衣衫,跳進水池裡撿花瓶碎片。
布裡奧妮在十一歲時對羅比動過心,這個情窦初開的少女想知道羅比喜不喜歡她,于是當着他的面跳進了池塘。如她所願,羅比跳下水将她救了上來。布裡奧妮非常欣喜,她單純地以為這是羅比喜歡她的表現。
這個小姑娘是否想過,如果羅比不下水救她,她很可能會淹死。很明顯,布裡奧妮壓根兒沒有考慮後果。她對于愛情的理解是幼稚的,追求愛情的方式是沖動的——然而又很符合她的年齡和性格:愛幻想、意氣用事。
果然,羅比憤怒地斥責了布裡奧妮這種愚蠢的行為:“你知不知道,我們可能都會淹死!”

羅比·特納
也許是當年羅比的訓斥給她留下了陰影和誤解,所以,她對塞西莉娅和羅比的戀愛感到害怕。
布裡奧妮偷看了羅比給塞西莉娅的道歉信,其中大量色情露骨的詞彙使她誤認為羅比是一個想對姐姐下手的色情狂。後來,她無意打斷了書房裡纏綿的二人,她還慶幸自己保護了姐姐,讓羅比的陰謀落了空。
家庭聯歡會的當晚,雙胞胎表弟失蹤了,莊園裡的人出去尋找他們。布裡奧妮在湖邊用手電筒照見了被強奸的表姐洛拉,看見了一個匆匆逃跑的人影。她并沒有看清楚是誰,但是她堅稱那個人就是羅比——她親眼所見。
布裡奧妮的謊言毀掉了羅比的前途,拆散一對戀人,緻使羅比入獄,二戰爆發後,羅比被征召上前線,塞西莉娅與家人決裂,成為了一名護士長。布裡奧妮逐漸長大,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姐姐和羅比帶來了多麼大的傷害。她放棄了去劍橋讀書的機會,到敦刻爾克醫院做了一名救死扶傷的護士,希望借此補贖罪過,但是她發現不論她怎麼努力工作,絲毫不能減輕心中的愧疚。
塞西莉娅和羅比最後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布裡奧妮能否得到姐姐和羅比的原諒,能否贖清自己的罪過。我且在這兒留個懸念,各位觀看影片後自會知曉。

塞西莉娅·泰麗絲
平心而論,布裡奧妮并不是個惡人。她作僞證這件事,源于對情愛的無知,正如她自己所言:“當時我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其實我什麼也不懂”;和她性格上的敏感、固執,或許也夾雜了幾分對二人熱戀的嫉妒。這都使她一輩子陷入後悔的深淵而不能自拔,用一生的時間來補贖罪孽。
我認為,電影中最能體現叙事架構之巧妙和對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畫的地方,是塞西莉娅下水撿花瓶碎片那一幕,先通過布裡奧妮的視角,點出了兩人的暧昧關系。随後通過塞西莉娅的視角,生動地刻畫了塞西莉娅深愛羅比又不願意承認的矛盾心理,體現了這個貴族小姐的高傲。
影片後半部分,對于塞西莉娅和羅比在戰争中的愛情,通過一系列細節處理,令觀衆為之動容:羅比在戰争中,看到遍地的屍體,虛無感充斥着他的心靈,但是塞西莉娅的呼喚:“Come back!Come back to me!”使他堅持到敦刻爾克沙灘。
在敦刻爾克沙灘上,一個英國士兵爬上桅杆,激動地向着對岸大聲呼喊:“姑娘們,我回來了!”其實像羅比與塞西莉娅一樣被迫分離的苦情人,又是何其之多呢?
總而言之,《贖罪》是一部十分不可多得的作品,非常值得觀看和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