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扮裝遊戲的這件事情上,表面上皇後是赢了,事後皇後卻十分生氣。為什麼?

用皇後自己的話說:今日之事,你們真當太後看不出來嗎?她無非是不想戳穿本宮,給本宮留一些顔面罷了。

...

其實皇後這樣說一點都不奇怪,太後是誰啊?

當時的太後就是老年的甄嬛啊,一個人從低等妃嫔經過不斷的升級打怪最後成為皇後,自己生的兒子還做了皇帝,成了太後。

這樣的一個人,後宮的那些小伎倆如何能逃過她的法眼?不客氣點說,那都是她當年玩剩下的。

太後沒有揭穿皇後僅僅是給皇後留顔面嗎?不全是,她是在給她兒子留顔面。

如果六宮之主的皇後弄出點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最沒面子的就應該是皇帝了。她是在給大清朝留一個體面。

雖然太後清楚的知道後宮盛行裝扮遊戲之事源于皇後,卻為何偏偏把高貴妃整得夠嗆?

非常明顯的殺雞儆猴的舉措。一來是,通過燒高貴妃的戲樓和戲服來震懾下等妃嫔,整頓後宮風,二是側面告誡皇後且行且珍惜。

    同一件事情,在太後的眼裡那是皇家體統,在皇後的眼裡,一時的得意忘形搞得後宮上行下效,是沒有盡到一個皇後應有的責任。

在高貴妃的眼裡,那是報複皇後的一次絕好機會,卻不想弄巧成拙自己受了打擊。

在魏璎珞和明玉的眼裡明明是高貴妃使壞,怎麼能怨皇後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

就是因為,每個人看一件事情都是從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和評價,每個人所處的具體位置不一樣就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

簡簡單單的一件事,通過不同的人的解讀也把不同人的格局通過這件事情折射了出來。

當然太後的格局與眼界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她是從天下,從王朝體統理解并處理這件事的。

皇後在這件事的處理上顯然格局小了一些,她能想到的就是六宮之内,她沒有能起到表率的作用。

格局和眼界在次一級的就是魏璎珞和明玉那些宮女了。他們隻關心結果和對錯。

他們身處不同的位置決定了他們對待事情上,所做出的反應。無所謂對錯,這是常識和生活的邏輯決定了他們對待同一件事情所做出不同的反應。

比如璎珞和明玉他們的做法和想法都很簡單,隻要是皇後能因此而赢得盛寵,其他的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那根本就不再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内。

第二件事情說的是高貴妃策反魏璎珞的事情。

高貴妃和舒貴人在此事上确實做到了知己知彼,已經勝利了一半。

她們之所以沒有策反成功,是她們低估了魏璎珞的智商和她對皇後的忠誠。

僅僅憑一個小太監的證言和一條傅恒的朝帶就一定能證明傅恒就是兇手嗎?

如果魏璎珞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相信了,我估計她的智商在後宮是活不過十集的。

魏璎珞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她的這種忠誠也是建立在她能夠明辨是非,足夠理智的基礎之上。


                                      原創作品 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