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出新劇稍微露了點肉,就因為尺度大被罵上熱搜。
難得發個路透照,還要被粉絲嫌棄“不正常”。
帶着女主去汽車旅館開房,結果什麼都沒發生就走了。


不是吧!
這是誰家男主,未免有點慘!
嗐,原來是wuli頂流“老公”金秀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

時隔五年,終于又以主角身份回歸電視劇。
第一集就帶着他華麗麗的腹肌走來!

哦莫,誰看了不想叫一聲——
老公!

盡管穿着護工服,但是光這個用牙咬開袋子的動作就夠嗑好久。

不僅女患者想叫老公,男人見了也有種隐隐約約被撩到的感覺。

顔值高,身材好,還超級溫柔體貼。
作為一個精神病醫院的護工,文康泰(金秀賢 飾)對患者總是極其耐心。
即使被吐了一聲也隻是尴尬笑笑,毫無怨言。


日常因為患者而受傷,被領導打壓也不反抗。
唯一的缺點就是,每年都要來一次跳槽。
而他頻繁跳槽的理由居然是……
為了一個男人?!

别誤會!
是康泰的哥哥罷了!
康泰的哥哥尚泰(吳政世 飾)是個自閉症患者,時不時地會發病。

導緻他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蝴蝶。
所以每當天氣變暖,蝴蝶飛舞的季節,康泰就不得不帶着哥哥去沒有蝴蝶的地方。
像候鳥一樣,每年來一次“遷徙”。

哥哥尚泰,雖然外表是個35歲的男人,但内心卻還停留在孩提時代。
喜歡看動畫片和童話,喜歡畫畫和恐龍。
背包上挂着卡通小恐龍,家裡擺滿了兒童作家高文英的童書。


對尚泰來說,高文英(徐睿知 飾)就是偶像,是女神。
巧的是,某天高文英要來康泰工作的醫院參加活動。
康泰答應哥哥,一定幫他拿到偶像的簽名。
然而,讓康泰沒想到的是……


和高文英的第一次見面,居然有點血腥。
見了那麼多精神病患者,康泰很快就确認了高文英的眼神:
瘋子!

誰能想到,這個被稱為“美女童書作家”的女人,竟然有着反社會性人格。
開車橫沖直撞,在禁煙區抽煙、摘花,肆無忌憚。
每一次出場永遠都是誇張到極緻的打扮。
如此暗黑風的穿搭,切着帶血的牛肉,畫面讓人不寒而栗。



選餐廳不看食物是否美味,而是看餐刀是否鋒利。
看着自己手指被刀鋒劃破、出血,會變得異常興奮。

面對小粉絲說她像公主的稱贊,立馬變臉。
因為在她的書裡,魔女才最美麗,公主卻未必善良。
好好的一個合影,小粉絲被她吓到哭着跑出去。

出版社開會,高文英坐在專屬的女王寶座上,聽出版社員工彙報議題,然後再一個個否定。
外界反映童話書的插圖太陰暗,不改;
投資方爸爸想要把故事主角從小狗變為小貓,不改。


不想按出版社代表要求的去做,就故意用刀子在盤子上劃出刺耳的聲音。
被無良記者威脅,直接找過去,把對方怼到從樓梯上滾下去。

即便如此,面對對方的叫嚣,她也沒在怕的,依舊我行我素。
對外人刻薄,對自己父親更甚。
患有精神疾病和腫瘤的父親,在精神病院療養,她不管不顧,棄之不理。

在她眼中,除了她自己,誰都讨厭!
在旁人看來,高文英就是瘋子,是魔女。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切以自我舒适為原則。

所以,她的童話裡也盡是魔女、小僵屍這樣的暗黑風角色。
以至于時常被質疑,是否适合孩子閱讀。
沒有人真正讀懂她的童話。
就像沒有人真的知道她内心在想什麼,也沒有人去了解和傾聽她的心聲一樣。

直到她遇見了康泰,仿佛找到了她的專屬“保險栓”。
盡管和高文英的每一次見面都不美好,但康泰總有辦法幫她調整失控的情緒。

這是出于護理人員的本能,也是因為他對過去那個高文英的念念不忘。
隻有他知道,高文英并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尖酸、惡毒。
因為,一個真正的壞人,是不會在别人快要淹死時向他投擲一塊浮闆的。
也不會救下被父親逼着一起自殺的小女孩,以及被欺負、毫無還手之力的尚泰。


看上去,她就像一個内心陰暗的魔女一樣,喜歡收集各種鋒利的東西。
其實,那隻是一種極端的自我保護方式。
從小被母親壓制、恐吓,差點被父親掐死,對她來說,沒有人可以保護她,除了她自己。

父親,是高文英童年的陰影;母親,是高文英揮之不去的噩夢。
她就像自己書裡的那個孩子一樣,“吃着噩夢長大”。

對父親的不管不顧是一種報複,也是她對過去的害怕與逃避。
她害怕成為母親那樣的人,于是不得不一直壓抑自己。
用張牙舞爪的強勢和冷漠刻薄,來掩飾缺乏安全感的内心。

康泰的出現,像文英暗無天日的人生裡終于裂開一道縫,看見陽光。
一個是精神疾病患者,一個是有着相關職稱的專業護理。
簡直絕配!
但,愛情并不是這部劇的重點。
這是一個被浪漫外表所包裹的溫情故事。
關于治愈與被治愈。

每一個精神疾病患者,都有着不為人知的過去。
每一個人,都有着脆弱、陰暗的一面。
有人因為老公劈腿女模特,而暴飲暴食;
有人想要殺了女兒後,再選擇自殺;
有人生在高知家庭,卻因為學習不好而被無視和區别對待,導緻躁郁症。

就連康泰本人,也有着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面對哥哥時的耐心與微笑,并非生來如此。
他也曾因為母親的區别對待,而傷心難過。
當哥哥不小心掉入冰河中時,他甚至動過撇開他回家的念頭。
母親的死亡真相,是他永遠的心結。

你看,誰都不完美,誰都可能“有病”。
病态的環境,導緻了病态的人。
這個最容易被忽視的社會群體,每年都保持着“可觀”的增長率。

但他們隻是病了。
就像總統也會得感冒一樣,精神疾病并不會挑年齡、挑身份。
所謂的“不正常”,都是自認“正常”的人們強加給他們的。
當有精神疾病的弟弟被醫院帶走時,兄弟姐妹居然覺得太丢人。
議員知道自己兒子有躁郁症拼命掩蓋,因為這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

被嫌棄,被抛棄,被視為洪水猛獸。
然而,可笑的是,讓他們患上精神疾病的“罪魁禍首”,往往又是“正常人”。

有時候,這些“不正常”的人反而比“正常人”活得更加清醒、真實。
所以,誰才是那個正常的人?

說到底,精神病患者不過是一群需要被關注、被安慰的普通人罷了。
精神病患者和其他病人一樣。
隻是病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