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幾年之後,又看了一遍《頭腦特工隊》,其實它的英文原名很貼切《Inside&Out》。電影的主角全部都是情緒精靈,而正是因為他們在大腦中有條不紊地工作,指導人們與外部世界而相處。

這部片子編的很妙,而且主創團隊真的是非常用心,數位腦科學專家是這部片子的顧問,他們也真的是基于科學的大腦、行為與情緒之間關系,來設計整部片子基礎邏輯。隻不過用更加生動、動畫的形象來體現情緒的運行對于人内外部的影響。

...

圖片來自于網絡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的主要注意力完全被樂樂(Joy)這個小仙女所吸引。她總是那麼的積極,總是那麼地開心給人以希望,也總是那麼的關心萊莉是否快樂……她是大家的主心骨,每天都活力滿滿地給大家賦能,有了問題,她也總是最先跳出來想要妥善解決問題。

而相對的憂憂總是那麼的悲觀,總是看到灰暗的一面,經她觸碰的核心記憶球也令萊莉第一次在新學校出了醜。總是悲傷得動彈不得……

...

樂樂和憂憂

而這一次再看這部片子,我更加重視去看憂憂,其實一開始她的不太正常,是因為萊莉一直在抑制自己的悲傷。為了讓爸爸媽媽不擔心,為了讓家裡和諧,她抹掉了自己的不安和難過,所以憂憂說,她感覺不太好,她想幫忙,她想觸碰核心記憶,都是人們内部情緒在被壓抑久了,情緒自己想要發聲的表現……

剛開始看大腦主控台一直是由樂樂主控,其他情緒在旁邊輔助,而憂憂被放在一旁……而真的每個主控台都是應該是樂樂主控嗎?其實每個人、每個階段、在特定情況,都是可以不同情緒交互主控的……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萊莉的媽媽大腦中,主控者是憂憂,而爸爸的主控台是怒怒,所以并不是隻有一個情緒主控,而是不同階段我們有不同的情緒主題。面對不同的外界事物,我們有不同的情緒對其做出反映,而外界的再次回應,又會調動其他的情緒。


...

團片來自于網絡

在看萊莉與爸爸吃飯時的那段對話,就是對沖突的一個很妙的情緒拆解:當時憂憂和樂樂已經不在總部,隻有厭厭、怕怕和怒怒在大腦主控台,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沒有快樂與悲傷的情緒,她對于外界反應該會多麼橫沖直闖和恐懼厭煩呢?相對的,她對于爸爸媽媽的關心問話,隻能以憤怒與厭煩來應對,而她的厭煩與憤怒,又觸發了爸爸憤怒的情緒,并且進行權威防禦狀态,我們看到了一個現場直播的憤怒升級對話……看到這裡我不禁反思,有時關系中本身一段簡單的交流,因為情緒不對,會讓矛盾升級,甚至到達一個情緒失控的交流!而其實本身溝通的兩個人的初心都是關心和愛彼此的!有時因為怒氣而看似非常傷人的交流,也許對方并沒有真正想要傷害你,隻是他的情緒處于恐懼或者厭煩和憤怒中。對于對方的理解與原諒,其實也是對于自己的和解。

最終,樂樂看到了核心記憶的全部:原來那閃光的記憶中,也有淡淡的憂傷。萊莉的世界并不隻需要快樂,有時表達出自己的悲傷情緒,也能獲得外部更多的連接。有了憂傷,才有對于别人感同身受的理解;有了憂傷才能适時地表達自己的難過,得到親人朋友的鼓勵和關愛;有了憂傷,才能讓我們更珍惜陪伴過我們的夥伴,并且含淚告别……

原來所有美好的世界不可能是一個無憂樂園,隻有我們允許所有豐富的情緒在其中流動,去真實地感知這個世界,才能有屬于自己的堅固的小世界。這個小世界也許不完美,但它有時歡樂、有時憂傷、有時會憤怒、有時甚至會懼怕……但它很豐富,它是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情緒世界。當我們全心接受這個世界,才能讓自己所處的每一刻都閃着動人的光亮,在我們無助或灰暗時,它們會一次次地照亮我們,給我們以溫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