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實是一部令人壓抑到幾近窒息的校園暴力。

青少年的性格扭曲導緻的欺淩與暴力 ,源于家庭教育 ,顯于校園社會。

電影片尾再次強調了學校及社會對減少這類事件起到的重大影響, 但個人認為導緻青少年性格扭曲的家庭家族才是元兇。

片中無不體現在以下幾處:

1.女主的單親母親為賺錢幹着違法買賣 ,長期離家在外 ,疏于對女兒的保護。(然而即便是對女兒所經受的痛苦毫不知情,甚至對自己的窘迫都自顧不暇,一通母女倆互相鼓勵的電話,也成了彼此咬牙堅持的精神支撐。)

2.男主從小被父母抛棄 ,流落在外, 淪為街頭混混 ,終日拿刀子砸酒瓶 ,沒法得到應有的教育。(而這樣一個将自己當成拖油瓶狠心抛棄的母親,當他從警察口中聽到他們為了逼自己說出真相甚至要找出失散多年的母親,那一刻,他眼神裡的倔強變得渙散而恐慌。原來他也還是個孩子,不過是很早就不知道被愛的滋味罷了。)

3.欺淩女生在條件優越的家庭 ,卻被母親寵溺過度 ,以自我為中心 ,唯我獨大。(當觀衆們都不解地發出:這女孩怎麼心腸這麼狠啊?她的母親在跟校長辯解時的一句:我的女兒注定是跟其他人不一樣的!俨然一副唯吾女獨珍的樣子讓所有人對其“狠”表示了“理解”。一個對同學這麼狠的女孩,卻因為不想讓對自己冷淡半年的父親再次失望,卸下了自己的驕傲,苦苦哀求女主......)

可見每個人物之所以鮮明都是有迹可循的——成長環境使然。而對于每個孩子而言,父母是天,是精神支柱,是道德模範。

很慶幸這部電影沒有帶歪風氣 ,即使是未成年人 ,也不能意氣用事 , 必須勇于承擔自己的過失。

寫在最後,

希望天下的父母因愛而生養,用正确的三觀陪伴孩子成長;學校社會不姑息任何不公正不道德的欺淩事件,讓花季有它該有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