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更新還是在去年的五一期間。開始隻是想記錄一點自己的總結,不小心把這個系列寫到了中篇小說的規模,終于寫到山窮水盡,也見不着柳暗花明,于是黯然離場。
回望這個系列。我們在這個系列的前面,介紹了貫徹整個高票房電影的經典叙事模式,一段千面英雄之旅,它凝結在人類集體無意識的深處,與遠古的神話遙相呼應。我們也談到了英雄之旅兩個世界的正題、反題與合題。從正常世界進入冒險世界到帶着神啟回歸。主人公從芸芸衆生成長為英雄的旅程,再造福原初的世界。
我們說到電影的三幕劇,從戲劇的建置、沖突到解決,也對應着正題、反題與合提。
三幕劇的核心劃分點,是三個重要的結構支點,事件分水嶺:第一個驚人意外、中間點和第二個驚人意外。
在第一個驚人意外發生前,主人公生活在正常的世界,一切歲月靜好。而驚人意外的發生,促使主人公踏上了冒險的世界,電影從第一幕滑入第二幕。
而在電影漫長的第二幕,中間點的出現,意味着主人公已經到達冒險世界裡黑暗洞穴的入口,如果這時候退回,還可以返回正常世界,這是兩個世界最後的分界線。而一旦進入,與惡龍的決戰将無可避免,除非戰勝獲得寶藏,帶着神啟回歸,否則沒有出路。
中間點是一部劇的釘子,它把三幕劇牢牢的挂在了牆上。
在冒險的世界裡決戰,主人公将獲得一次虛假的勝利,就在山高我為峰的巅峰時刻,第二個驚人意外如期而至,主人公将墜入深淵,變得一無所有,帶着一絲死亡的氣息。電影滑入第三幕的解決幕。
我們将在這裡迎來電影的大結局。
我們還揭示了故事主人公的心路曆程,英雄之旅内心的成長弧部分。電影作為造夢工廠,滿足着我們的虛拟自我。在歲月靜好的正常世界,主人公隐隐表現出被壓抑的心理需求,因為無法化解,形成了情感保護殼,也可以說是心理創傷;在中間點之前,被壓抑的需求開始有所表達;在中間點時刻,主人公将做一次勇敢的嘗試,很不幸,骨感的現實會深刻的鞭打他。在越過中間點之後,為了匹配人物的目标,主人公必需直面挑戰,發生内在的改變,在最危急的關頭,改變将應聲而至。隻是,這個改變發生得足夠真實嗎?因此,還需要一次情感退卻時刻,這次主人公試圖重新拿起情感保護殼,卻發現不再起作用,成長因此變得牢不可破。
我們也談到,在中間點時刻,主人公面臨着個人成長弧的跨越點,它往往預示着某種隐喻上的死亡或者重生。
我們還談到,如何在不同類型的電影中識别出那個标志性的中間點時刻:在戀愛類電影中,中間點往往是初次擁吻或發生不可描述事件;在災難類電影中,中間點必定引發生命倒計時;在夥伴類電影中,中間點後将消除異見,相互聯手。在懸疑(偵探)類電影中,中間點預示着黑暗拐點已至。在恐怖類電影中,驚悚事件背後的原罪開始初露端倪。在英雄類電影中,超級英雄必然背負的詛咒悄然浮現。在啟示類電影中,主人公在苦苦追尋的事件和道路上,某種啟迪即将降臨。
而作為這趟旅程的英雄,他必須自動自發的面對挑戰,這是電影主人公設置的要義。找到夥伴,得到祝福,千方百計的推動故事的進程;他必須是事件的推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的一方,在終局決戰中,他需要将自己所有的積累、成敗、好惡孤注一擲,來赢得最後的勝利。
關于第二幕故事人物的出場,我們重點介紹了與主線故事相關聯的B故事策略。
而電影一旦越過中間點時刻,就意味着:倒計時已經開啟,賭注越下越大,網繩越收越緊,賞金不斷提高,壞蛋步步逼近,遠處的冰川突然出現在主航道,迎面飛速撞來;主人公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迎接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場面将不斷勁爆升級,從磨牙吮血到殺人如麻,直至第二幕的小高潮,這是電影的第一個高光時刻,主人公将獲得虛假的勝利。他開心的慣孩子,摟老婆,發微博,唱卡拉OK,慶祝勝利登頂喜馬拉雅之巅,就在山高我為峰的巅峰時刻,主人公于萬丈懸崖,一腳踏空,直接墜落到黑暗徹骨的馬裡亞納海溝底,變得一無所有。在深不見底的冰窟窿裡,嗅到一絲死亡的氣息。
之後的故事将進入大結局。
我們再回望一次這電影三幕劇的骨架部分,也就是所有标志性要素:
第一幕包含四個标志性要素:開場畫面,引發事件,電影主題呈現及第一個驚人意外(轉折幕);
電影的第二幕由中間點一分為二。
第二幕的上半段,有三個标志性要素:B故事、遊戲或娛樂、中間點;
第二幕的下半段,有五個标志性要素:壞蛋逼近,靈魂的暗夜,虛假的勝利,一無所有,第二個驚人意外(轉折幕)。
第三幕包含三個标志性要素:必需場景、結局和終場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