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這部《天龍八部》,每每重溫,我都有種撕心裂肺的苦痛,久久不能平靜。當年還是孩童的我第一次在寒假看首播時,隻覺劇情跌宕,環環入扣,欲罷不能。喬峰很帥,義薄雲天;段譽俊美,翩翩少年;虛竹癡善,老實可愛。。。年少完全不知劇中悲苦,打打殺殺、情情愛愛卻看得津津有味。
多年後重溫,感受大有不同。在金庸老爺子衆多作品中,《天龍八部》于我而言,是最大的意難平。整部劇可以說是衆生皆執,為執而苦,衆生皆苦。
《天龍八部》充斥太多佛教倫理觀,幾乎每一位劇中人物皆能看到執與苦。這執着即為渴愛、無明,從而生出種種煩惱,亦即痛苦。人生在世,執着于欲念與不滿足,這大概就是衆生皆苦的一切根源,我想金庸想表達的就是這層意思。而他把這種樸素的佛教哲學融彙于如此龐大宏偉的著作中,實在用心良苦。
喬(蕭)峰之苦
喬峰本是威名遠播、江湖人稱“北喬峰,南慕蓉”的丐幫幫主,英雄蓋世,義薄雲天。卻在盛年得意之時遭遇人生變故,忽然從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變成“契丹狗賊”、殺人兇手,人人唾罵、江湖人競相逐之。任何人都不可能經受起如此人生變故,或許出世之人可以看淡,但喬峰作為一個入世之人,很難接受這天壤之間的落差。
他的身世之謎就如同原罪,在杏子林被揭穿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注定是個悲辛之人。喬峰的苦,在于他的執——執着于找出殺害親生父母和族人的帶頭大哥;找出殺害義父母和恩師以及其他知情受害人的大惡人;找出讓他背負惡名、身敗名裂的一切源頭,然後,報仇。他的“執”幻化出他的“嗔”,“嗔”使其在做一些事時失去應有的理性,最終鑄成大錯,生出一生都要品嘗的苦。
其實說穿了,喬峰如此執着,其根源還是逃不過“名”與“聲”、“譽”與“望”的桎梏。在此我要強調,這裡說的名聲與譽望,不是世俗化的丐幫幫主等職位帶來的聲譽,而是作為一個英雄應有的聲譽,是他自認其所作所為在公衆層面的集體反應與認知。連喬峰自己都坦言,自己是個俗人。即是俗人,又怎麼可能不在意自己的羽毛,對于英雄而言,名聲與譽望才是他最重要的羽毛。。。
他曾以是漢人為榮、不齒契丹蠻夷侵略大宋,且生平最恨被人冤枉,無非是愛惜自己聲譽如羽毛,這對于一個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而言,的确無可厚非。可悲的是,執念太過即生苦。在身世被證實的一刻,他痛哭的要跳崖自殺,很多人認為他是身份認同出現問題才導緻的悲劇人生,其實不是。身份與聲譽的颠覆,才是令其痛苦的根源。
在這一點上,阿朱看的就比喬峰通透。阿朱曾勸言:“漢人契丹人本無分别,漢人裡也有壞人,契丹人也不都壞。無論你是喬峰還是蕭峰,在我心中沒有差别。”阿朱這話中傳達了兩層意思,其一,就身份而言,你無需在意自己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隻要做個好人無愧于天地即可。其二,我不在意你是人人敬仰的喬峰還是人人唾罵的蕭峰,你聲名遠播還是聲名狼籍在我看來沒有差别也毫無意義,我在意的隻是你這個人。是啊,如果喬峰能像阿朱這樣通透坦然,他人生的悲劇,或許真的可以避免吧。。。可世間哪有什麼如果。
喬峰的執着之苦,最終反噬自身,讓他直接失去了活下去的精神依靠與動力,在我看來,這終極一擊便是阿朱之死。塞上牛羊空許約,每次看這七個字就覺身心俱裂,一股悲情湧上心頭。對于喬峰而言,失去了至親、失去了師友與丐幫澤袍兄弟的信任與情義、失去了過往三十餘年的一切,他的人生注定孤獨而落寞,仿佛已被全世界抛棄,而就在這時,他竟獲得了一個女孩的赤誠真心。阿朱對他是全心全意的好,用聰慧伶俐幫他解憂,用溫言細語為他消愁。阿朱是喬峰至暗人生中唯一的一抹亮色、一絲溫暖、一盞明燈。。。然而喬峰因“嗔”與“執”,生生的毀掉了讓他活下去的希望,從某種意義上說,他錯殺死阿朱的那一刻,其實他已經是自殺了。
我在看片頭時,注意到畫面是喬峰與阿朱相擁時,歌詞剛好唱到“啊,舍不得璀璨俗世”。心中無限唏噓,喬峰的璀璨俗世,就是阿朱啊!就是他們彼此真心、互相扶持難分難舍的情啊!喬峰在嘗盡人間悲苦後又不得不咽下另兩種苦——愛别離與求不得。摯愛阿朱撒手人寰,從此與愛人生離死别;牧馬放羊的恬淡生活求而不得,喬峰的人生太過悲辛了。。。
蕭遠山之苦
我沒有看過原著,不太清楚蕭遠山在小說中的性格如何,但就劇中人而言,出家前的蕭遠山可以用偏執至極來形容。他的偏執直接的影響是,毀掉了自己與兒子蕭峰兩代人的人生。
蕭遠山是真冤,一夜之間家破人亡,族人皆被誅殺。而他因天大的冤屈苦楚生出的仇恨,讓其偏執瘋狂,失去理智。我不明白他為何煞費苦心的用這種方式複仇,不惜犧牲自己兒子的一生。他制造的種種血雨腥風和懸案終于在少林寺大白于天下,他複仇的計劃如期所料,任何人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包括他的兒子蕭峰。
蕭遠山說到底是自私的,被仇恨迷住雙眼,終其一生的執念,也無非是為其被毀的人生怨惡忿恨的發洩與讨還,可他的親生兒子蕭峰又向誰去讨還被毀的人生呢?那些被他殘忍殺害的人,又要向誰去讨還被毀掉的人生呢?!掃地僧曾說冤冤相報何時了,蕭遠山不懂,到最後一刻看着慕容博死掉時他也不懂,他想的還是自己大仇得報,蹉跎人生有了讨還,可以無憾。。。如若不是向死而生,他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懂。
慕容複之苦
慕容複實在是個可憐人。他的執與苦,彙聚成三個字就是:求不得。複國大燕的夢想從出生就如魔咒般桎梏着他,另慕容複終其一生都在為這一夢想求而不得。
慕容複就像如今被父母期許過剩的天之驕子,背負太多,以至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他的人生被設限太多,不能像段譽一般做個無憂無慮的富家貴公子,又不可能像喬峰一樣做個放浪不羁馳騁江湖的武林人士。正因為背負太多,才導緻慕容複性格裡帶有明顯的陰柔圓滑、敏感多疑、老成謹慎,很難做到如喬峰般胸懷坦蕩,落落大方。可以說,慕容複的悲劇一方面源于原生家庭賦予他的複國重任,另一個悲劇則源于他的性格。
慕容複最終機關算盡也沒有實現他大燕複國的夢想。論武功,遠不如與之馳名的北喬峰;論人品,他心胸狹隘、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決絕也讓家臣心寒;論感情,他既沒有得到西夏公主的垂青(當然他本就視其為政治聯姻),也終于失去了表妹王語嫣的款款深情。慕容複的一生是失去的一生,最終癡癡傻傻在南柯一夢中實現了當大燕皇帝的夢想。。。可悲可歎又無盡地,可憐。
衆生之苦
金庸老先生的這部《天龍八部》,真的如陳世骧先生所言: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劇中種種人物,試問哪一個不是苦的,不是冤的?
阿朱之苦,在于愛不能終。命運的陰錯陽差另其慘死于最心愛之人的掌下,如若她少些癡情的執着,是否就能擺脫“情深不壽”的厄運?
阿紫、莊聚賢、段譽、王語嫣、段正淳的婚外女友們、天山童姥、李秋水、段延慶、葉二娘。。。這些人呐,哪一個不是至苦之人。有的為了情與愛執着一生、困頓一生,陷入求不得的魔咒中無法自拔。如阿紫、莊聚賢之流,為情所困,一生追逐得不到回應的情感,深受其苦而不知放下,最終失去了自我。段正淳的婚外女友們各個癡情,甘願為一個朝三暮四的多情男人牽腸挂肚生兒育女,卻最終無法獲得屬于自己唯一的一份愛。癡與執,造就了世間多少癡男怨女。天山童姥、李秋水之流,怨憎會又求不得,二人為一個男人鬥了一輩子,臨死前卻恍然一生之執念原來是如此荒謬,大笑而終。。。
段延慶和蕭遠山在某種程度上相似,為複仇,為被毀的人生尋找殉葬品,一生偏執瘋狂。。。葉二娘為情所困,為愛生子,卻與兒子生離二十餘年,與愛人天各一方,無法相認與團聚。
甚至是虛竹,出世入世,一個懵懂單純的小和尚,被命運的漩渦卷入世俗世界之中,一天之内失而複得、得而複失一雙父母,嘗盡人間悲歡。。。
可以說,衆人秉執,無人不冤,為情為仇為錢為名,終生出種種苦與痛。《天龍八部》向世人展現出一幅衆生皆苦的畫卷,雖然悲辛,但,這就是人間啊!金庸老爺子沒有給出如何脫離苦海的準确答案,卻将它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任君一一品評。說實話,多次重溫舊劇依舊無法讓我心緒平靜的原因就在于此,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再也不會為打打殺殺情情愛愛的情節所吸引,而是每每看畢,終覺心酸悲怆。因為,我還沒有找到脫離苦楚的答案。
最後的最後,貼出《天龍八部》主題曲,希望能從中有所了悟吧。。。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
愛競逐鏡花那美麗
怕幸運會轉眼遠逝
為貪嗔喜惡怒着迷
責你我太貪功戀勢
怪大地衆生太美麗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
為悲歡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 躲不開癡戀的欣慰
啊 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參一生參不透這條難題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
這沙滾滾水皺皺笑着浪蕩
貪歡一饷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
衆生皆執,衆生皆苦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