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一代人的往事。

  有人說在黑手黨的電影之中唯有《美國往事》可以媲美《教父》。《美國往事》因為剪輯的問題,給人的感受就是撲面而來的亂,劇情的大緻便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麥克斯和面條之間的故事,麥克斯為了更好的生活,策劃了一起搶劫聯邦銀行的案子,面條認為風險太大,希望麥克斯收手,可是麥克斯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為了最大限度的保住朋友,面條決定将這一次的搶劫洩露給警方,麥克斯因為面條的告密被害,面條的朋友也開始追殺面條,面條同樣因為麥克斯的死,帶着悔恨逃亡三十多年。可實際上這一切都在麥克斯的策劃之中,麥克斯假死,騙走了與面條一群兄弟留下來的一百萬,同時和工社的人勾結在一起。

  在三十年後,面條再次遇見麥克斯時,麥克斯同樣被工社視為眼中釘,死隻是時間問題,于是麥克斯祈求面條殺死自己,面條卻拒絕并且離去,在麥克斯樓下的街道上,麥克斯最終跳上一量背後帶着利刃的垃圾處理車。這裡關于麥克斯的死電影并沒有交代,但是結合麥克斯和面條第一次見面以馬車作為掩護,騙過警察,這裡也可以認定麥克斯假死,騙過工社的人。

  《美國往事》個人感覺給我的印象沒有《教父》那麼深,可能《美國往事》的确是一部深沉的電影,可是出于整體觀影效果,《美國往事》并沒有打動我心中的那個點,而且《美國往事》四個小時的時間以及開頭淩亂的劇情,這兩點就很容易造成觀衆的流逝。

  這裡不得不提及一下電影的服務性,電影服務于觀衆,而現代觀衆觀影的特點越來越快餐式,這種趨向,在現代這種高壓緊繃狀态下,很少會有人願意去觀看一部四個小時的電影。這是一件無奈的事情,《美國往事》從一開始的十六小時,到八小時,再到一個半個小時的不叫好也不叫坐,最終才有了我們現在觀看的四個小時,這種趨向無疑是一種可悲,很多人叫嚣着藝術獨立于世界任何個體,可實際上所謂的藝術被世界上任何一方牽制,藝術屈服于金錢,同時屈服于人民。這不難想到一部好的電影無疑不是諸多要素結合在一起的,不僅是演員,劇本,導演,還在投資方等等。隻有彙聚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拍出一部好的電影。

  而《美國往事》導演最後剪輯選擇将面條躺在床上抽大煙煙霧彌漫的片段,無疑不是導演自身想通過這一種方式表現自己對世界光怪陸離的逃避,《美國往事》雖然是講訴一代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黑幫不斷改變的往事但又何嘗不是美國自身藝術電影完全走向商業電影的一段往事。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