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是新出來的又一部公路電影。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主角是兩個男人:一黑一白。黑人是鋼琴演奏家,白人是保镖兼司機。故事就延着他倆的演出路線發展。

電影兩條線索同步展開。兩人按照演出任務和手冊的路線行進,是為明線;兩個階層、兩個種族、兩種文化的碰撞與沖突,是為暗線。

在明線與暗線的交織中,電影伴随沖突發生、發展、高潮,直到結尾。筆者看完内心有所觸動,所以将感悟與大家一塊分享。


黑人鋼琴師唐·雪利(以下簡稱唐),白人司機托尼·利普(以下簡稱托尼)。

...

圖片發自簡書App

1.黑與白的沖突


19世紀60年代美國内戰,使美國的黑人奴隸得到解放。黑人雖然擺脫了奴隸身份,但依然存在種族歧視,直到21世紀,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仍然頑固存在。

這部電影也凸顯了種族歧視這一問題。


唐是黑人,托尼是白人。托尼本身就是一個種族主義者。托尼面試司機這個工作時,看到老闆是一個黑人,内心就抵觸,聽說要離家一段時間,他甚至直接放棄這個工作。直至後來出發在路上,托尼認為唐應該喜歡什麼食物、什麼音樂,全憑唐是黑人的身份而定。


“别的黑人喜歡什麼,難道我就應該這樣嗎?”唐反問托尼的話。可見托尼隻是把唐當作黑人中的一員來看待。

托尼甚至還丢掉了他家裡的兩個杯子,僅僅因為這兩個杯子被黑人維修工喝過水。

這樣一個徹底的種族主義者,能對黑人妥協,完全是看在錢的面子上。


托尼的出場,讓影片加重了懸念。在演出路上,黑與白的沖突一路升級,各地遇到的歧視黑人的規定處處存在,甚至還有限制黑人出入的“落日鎮”。甚至連托尼也因為他意大利的血統,被警察認為是半個黑人,托尼大打出手。

2.階層的沖突

托尼生活在社會底層,他認為唐住在城堡裡。托尼喜歡賭博,唐認為那是趴在泥土裡的生活。


托尼沒有穩定的工作,經常打零工,而唐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著名鋼琴師。


托尼強壯、喜歡市井生活、機智,唐高雅自律、講究品質、有品味。


在汽車上,托尼用手抓住雞腿,滿嘴油膩的啃。唐不可理喻的看着這吃相,不敢想象。他從來沒有吃過炸雞腿這種食物,他更不能接受在沒有餐盤、餐具的情況下,在車裡用餐。


兩個階層的生活觀念,簡直就是兩種不同的世界。最後在托尼的熱烈推薦下,唐迫不得已嘗試第一次吃炸雞。唐雙手比着蘭花指,輕輕捏住雞腿,靠近嘴邊,泯着嘴小口小口的小心翼翼地嘗了嘗。

除了吃以外,托尼可以随便停車在路邊尿尿,唐卻因為必須上洗手間耽擱半小時。


兩個階層的生活,不僅僅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更是生活理念的差别。生活上的沖突一路伴随影片,他們甚至發生激烈争吵,我以為快要控制不住場面。


3.文化的沖突

唐的生活看似高高在上,而他在富人的心裡是被歧視的。但他似乎習慣了逆來順受,為了完成演奏合同,他忍氣吞聲,對傷害他的人微笑以待。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唐會因為受到的心靈傷害悄悄掉眼淚。


托尼不會忍受對方的不尊重,哪怕對方是警察。有一次,在一個下雨的路上,警察查車,發生了不愉快的事,警察罵他是半個黑人,托尼直接一拳揮了過去。


也許生活在底層的人,更容易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也許看似風光的人,他内心有天大的委屈,卻無處可說。


他們面對生活的态度,從更深層次來說,是文化與意識形态的反應。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隻有沖突,這最多算是一部爽片。《綠皮書》這麼走心的片子,必然與膚淺無緣。沖突在愛與家庭的友誼之中,雙方試着接觸、了解,慢慢磨合、溶解、包容,直到沖突的雙方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影片的結尾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

吃完一個炸雞腿之後,唐欣然接受了第二個雞腿。原來看似糟糕的生活也能如此的美味。托尼采用了好多優雅的詞,甚至在唐的指導下,給妻子寫煽情的信。這原來是托尼最不擅長的。一個向市俗趣味靠攏,一個向優雅生活邁步。


影片的高潮發生在阿肯色州,唐被拒入餐廳(餐廳的傳統:不讓黑人入内就餐),哪怕他是今晚的主角。以往逆來順受的唐,今晚卻不妥協,鐵了心反抗這個歧視黑人的規則。接下來原本以為是要說服唐的托尼,出人意料的支持唐,堅決與唐站在同一陣營,一黑一白兩個之前相互沖突的人,首次在想法和行動上形成一緻。

他們來到橘鳥酒吧(ORANGE BIRD),唐上台演奏,融入他眼裡的俗人、黑人的群體,這也是他自己回歸内心的開始。


全片貫穿着美國人重視家庭的觀念。電影一開始就表現出來。托尼與老婆商量,因為要離開兩個月,讓他們決定了好久。後面托尼決定盡量在聖誕夜趕回來,與家人團聚。

唐在影片中家庭關愛的缺失,他回憶起母親時,一臉天真幸福的表情。唐幫助托尼寫信給妻子,所展現出來柔情與美好的一面,正好與他缺失愛人的遺憾形成鮮明對比。


結尾是美好的。聖誕夜,托尼的家庭聚會中,一個黑人,主動來到一群白人中間。黑人加入白人的聚會,融入到白人群體。隻有愛,隻有人與人之間平等的愛,所散發出來的人性光輝,才能消融種族、階層、文化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