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上映的施瓦辛格版《鐵血戰士》,以低成本硬核恐怖動作片的套路意外赢得可觀票房以來,圍繞鐵血戰士這個大IP,好萊塢相繼推出過一系列或正統或亂鬥的續作,到了2018年,打着鐵血戰士新續集招牌的《鐵血戰士》再次襲來,果然不出所料的票房口碑雙撲街。
這些年,世界電影夢工廠好萊塢的電影作品中,獨創的少了、吃老本的多了。好萊塢之所以将手裡的各類大IP搜羅個遍,打着經典續集旗号的新電影層出不窮,還不是希望借助經典IP自帶的情懷屬性,降低投資風險、穩妥賺大錢。
随着吃老本變為普遍現象,占據半壁江山的新拍續作、翻拍經典成了好萊塢的新日常。然而,好萊塢的創作者們卻忽略了一句話:文化藝術作品是時代的産物。當年的百花齊放,滿足了當時的審美标準和觀影需求,如果不問緣由的直接拿來,結果必然好不了。

就拿最經典的1987版《鐵血戰士》來說,科幻的外殼遮不住血腥暴力的CULT片本質,恐怖血腥與激烈爽快的雙重疊加,造就了這部不朽的B級動作神片。因為那時的觀衆,就喜歡這種血漿崩裂的硬派風格。
看到延續動作奇幻商業大片套路的漫威賺得盆滿缽滿,2018版《鐵血戰士》也要生搬硬套的加入插科打诨、組團出擊的元素,再加上緻敬經典的情懷加成,力求将一部帶有時代感的僞科幻B級片提檔升級,貼合現代大衆的審美需求。
結果怎麼樣,觀衆最有發言權。複古老套的拍攝手法,與極力克制的血腥暴力,讓這部新版《鐵血戰士》即丢掉了老版中“恐怖+爽快”相互疊加帶來的獨特觀感,劇情與人物設置上套路滿滿、毫無新意,讓觀衆失去了觀影樂趣。

除了上面說的“元素混搭成了焖鍋大雜燴”的問題,新版《鐵血戰士》最大的敗筆,就是絕對主角鐵血戰士喪失了“戰士之靈”。
觀衆懷念鐵血戰士,因為它絕非變态殺人狂,作為一名具有明确目标、為格鬥而生的戰士,鐵血戰士擁有類似“武士道”的戰鬥信仰和豐富的格鬥智慧。

再看2018版《鐵血戰士》,雖然主創腦洞大開的搞出了一大一小、一正一邪的兩代鐵血戰士,卻隻給他們配了簡單重複的任務——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從始至終,觀衆都看不懂鐵血戰士為何要大開殺戒,大家隻看到這些外星生物在機械無腦的殺來殺去,直到殺光所有功能性角色,或者自己倒下。

因為老對手《異形》的重啟,觀衆才看到了這部新瓶裝舊酒的《鐵血戰士》。風格多變的《異形》帶來或驚恐、或爽快、或哲學的觀影體驗,《鐵血戰士》在設定上就輸了一程。
作為2018版《鐵血戰士》借鑒的對象,如果把任何一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單獨拿出來,看着确實不怎麼出彩,但人家勝在“漫威電影宇宙”概念下,每部電影在劇情和人物上的相互勾連和頻繁互動。
反觀《鐵血戰士》系列,缺乏統一設定、沒有延續人物,基本上處于各自為戰的窘境。

從2018版《鐵血戰士》倒推回去,還有1990年版《鐵血戰士2》、2010年版《新鐵血戰士》,以及2013年版《鐵血戰士》,鐵血大IP一部比一部堪憂的原因,與這部新版《鐵血戰士》如出一轍,都是為了迎合當時的觀衆審美,随意的增删元素,丢掉了原著的精神内核。
像2018版《鐵血戰士》這樣毫無新意的重啟續作,被觀衆口誅筆伐也算是自作自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