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子牙》這部電影争議很大,口碑兩極分化。我和那誰一起去看,我給好評,他給差評。電影末了,那誰還吐槽了一句“傻逼導演,浪費老子40塊錢!”我當場氣血翻湧,差點沒忍住就跟他幹一架。然後就這部電影的“好”與“壞”我倆吵了大半天,差點從此就徹底分道揚镳!
這部電影真的是絕了!《哪吒》從頭到尾我都是站在哪吒那方挺他,可是這部電影我剛開始支持天尊,中途支持九尾,結局又支持姜子牙。
《姜子牙》裡天尊說的那句“斬善”,善良難道不是好事嗎?為什麼要斬善呢?畢竟大道無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當姜子牙作為“衆仙長”,卻執着于心中的“至善”,鐵了心要救九尾體内的“蘇妲己”,緻使最後九尾得以休養生息繼續作亂一方。執着于救一人,而忽略了天下人。其實他的善良本來沒有錯,可正是因為這種所謂的“善”,導緻了後面天地之間更大的動蕩。所以四不相和申公豹的死,也算是懲罰吧。其實就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到底站姜子牙還是站天尊。
在我看來,天尊決定徹底誅殺九尾是因為明白九尾終将為禍一方,哪怕她體内有一個無辜的人,但是這個人跟九尾的命運息息相關,她不死,九尾也無法徹底死去。可是天下其他人難道就不無辜嗎?為了更多無辜的人,就隻能直接犧牲掉蘇妲己了。
而在姜子牙看來,公道就是不讓每一個無辜的人枉死,蘇妲己就是無辜受害者,作為仙就有必要守護每一個人。天下蒼生,一個人也是蒼生中的一部分。守護好每一個人也就是守護好了天下蒼生。
一個是“舍一人成蒼生”,一個是“一人即蒼生”。
如此一分析,怎麼感覺這有點熟悉。這感覺不就是類似從前的辯論賽嗎?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vs“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天尊覺得姜子牙囿于心中的善,為了天下人就不該拘泥于一個人的生死。姜子牙覺得一個人都護不了,又何談護住天下蒼生?
這感覺越看越像“電車悖論”,有木有?
這套理論最早是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别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從一個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的選擇應該是拉拉杆,拯救五個人隻殺死一個人。但是功利主義的批判者認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為一個不道德行為的同謀——你要為另一條軌道上單獨的一個人的死負部分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你身處這種狀況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你的不作為将會是同等的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就是重點所在。
但是我個人贊同墨家的看法——殺一人以存天下,非殺一人以利天下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
所以電影到這裡的時候,我是站在天尊那方的,并且認為姜子牙就是個中二青年鐵憨憨。
當天下有難、國家有禍的時候,犧牲一小部分人以拯救黎民百姓是沒有選擇的無奈之舉,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不得不做(而且前文提到了這種行為是正當之舉,沒有對錯之分,隻有輕重之分);當天下無難、國家無禍的時候,當四海相對太平的時候,犧牲一小部分人以擴大其他人的利益,這就是不可取的了。
随着劇情的推進,我卻開始動搖了,決定站在九尾這方,挺她!甚至巴不得她趕緊幹掉天尊!攜衆狐妖一起鬧翻天!
為什麼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