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皮克斯制作了全球首部完全采用三維電腦動畫技術制作的動畫長篇電影《玩具總動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蟲蟲危機》、《怪物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動畫電影在不斷刷新着皮克斯動畫電影自身成就的同時,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票房奇迹。
皮克斯動畫電影為何能夠如此獲得觀衆熱捧的同時取得票房口碑雙收呢?
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之外,不得不提的是,皮克斯從第一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中就閃現的現實主義創作思想。
追尋自我與成長之路:《玩具總動員》系列
在《玩具總動員1》中,故事的主角是兩個普通而又充滿個性的玩具:胡迪警長和巴斯光年,他們一個以為自己可以拯救宇宙,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玩具;一個則因為巴斯光年到來而充滿了落寞與嫉妒。電影的曆險就在胡迪警長将巴斯光年推出窗外的那一瞬間展開了。
與其說電影中的胡迪是出去尋找巴斯光年,不如說他是在尋找自己丢失了的真我。而巴斯光年與其說他是迷失在了外面的世界,不如說他是迷失了内心的方向。兩個鮮明而生動的人物,都在無形之中引導着觀衆去思考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問題――我究竟是誰?我又能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在電影的結尾,當巴斯光年和胡迪警長勇敢而執着地向着回家的方向前進,當巴斯光年背插火箭、拉着胡迪警長展翅翺翔,當驚心動魄的曆險故事最終以一個歡樂圓滿的聖誕之夜結束,銀幕前的觀衆似乎也若有所思地獲得了成長的收獲。
以今天的技術水平來看,雖然電影在當時具有着前所未有的開創性和技術性,但是時過境遷,今天電影中的許多畫面已然略顯粗糙,可這并不影響《玩具總動員》在劇情和情節上的經典。
在《玩具總動員》大獲成功之後,皮克斯緊鑼密鼓地打造了又一部續集《玩具總動員2》。在好萊塢電影續作多是狗尾續貂,普遍不看好續集電影開發的時代裡,《玩具總動員2》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票房神話。
兩部《玩具總動員》,同樣是關于尋找丢失玩具的故事劇情,卻走出了不一樣的情感内涵,第一部是追尋自我,我是誰?第二部則是為何而生?為何而活?
胡迪警長最終在博物館展覽受人保護,還是回到安迪家中做個普普通通的玩具?選擇了後者。
如果一個玩具,沒有了自己的主人,不能夠陪伴一個孩子快樂的成長,而隻是被放在玻璃櫥中默默無聞的進行展示,那麼玩具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對現實的折射也頗為巧妙,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該是怎樣的呢?孩子們又該如何面對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與其不斷為孩子的未來而各種擔憂,不如切切實實地活在當下,陪伴他一同快樂成長!
時隔九年之後,在迪士尼收購了皮克斯的第二年,期盼已久的《玩具總動員3》這個關于玩具故事的結尾(當然現在我們知道了迪爸爸為了賺錢,什麼完結的電影都能接着出)最終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延續第二部的主題,在玩具不斷的曆險與成長之中,安迪終究還是不可避免的長大了,編劇并沒有把這個電影系列中曾經賦予了玩具以靈魂歸屬的孩童描摹成尚且懵懂的小孩,也不是已然世故的成年人,而是如同現實世界中無數一面成長、一面回頭的年輕人一樣,成為了一個拽着青春的尾巴不放的人。
已經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孩子,卻還是被家裡人當孩子看;有近乎完整的情感和思維能力,卻對這個社會無知懵懂,至多有那麼個模模糊糊的印象,如同管中窺豹見到的那一個斑點;在兜兜轉轉中開始為自己将來做打算,卻偶爾還會多愁善感一下。
玩具們在伴随着小主人安迪的成長之中,時光更叠、花開花落,他們與孩子間的情感,随時間推移而愈發深刻。
他們明白,終有一天,那個曾經年幼無知的孩子會不再需要他們的陪伴,但他們懂得盡力珍惜與孩子們度過的時光。活在當下,盡最大努力,給孩子們帶來歡笑,這是他們的義務與使命,也成了他們最終的歸宿。
電影結尾,當安迪将滿滿一盒玩具交給小女孩,與其說他傳承的是這些玩具,不如說他傳承的是對青春歲月的憶念和深情,誰的青春不曾沒有過激情與歡笑,然而當歲月的輪廓在日月如梭中愈加龐大,才會發覺自己已然漸行漸遠。
第二部那一句“I can't stop Andy from growing up,but I wouldn't miss it for the world。”(我不能阻止安迪去長大,但即使給我全世界,我也不願意錯過它。)成為了胡迪警長和所有玩具對安迪最好的告别。成長,伴随着《玩具總動員》系列的開始與結尾,成為了電影系列最深沉的主題。
扮相猙獰的背後是現實的殘酷:《怪物電力公司》系列
怪物們靠着收集人們的尖叫來收集能量,而為了滿足電力公司老闆的需求,為了達到越發吓人的效果,怪物們一個比一個賣力,不斷壓榨和生産着能量。這個故事是不是像極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整天疲于奔命、以緻過勞死的現代都市人。
他們每天都在三點一線、毫無保留的拼命工作中度過,卻和開頭的毛怪一樣從未思考過自己為什麼這樣做的意義所在,直到一個小女孩的笑聲,點燃了他内心對未來希望的憧憬和對重尋夢想的激情。
每個人都有重新選擇的權利,而每一個怪物也是,這些帶着人性色彩的駭人怪物最終選擇了以笑聲來打動和收集能量,而不是以猙獰面容來收集尖叫。同樣,在人生的路上,每一個人都不應該為了腳下的六便士,而忽略了自己曾經仰望星空的夜晚……
關于家庭和女權:《超人總動員》系列
在《超人總動員》中,相比傳統好萊塢電影對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的塑造,《超人總動員》走出了不一樣的英雄味道,在系列第一部便借着超級英雄的題材探讨了以前從來沒有人在動畫電影中讨論過的“中年危機”與“回歸家庭”等現實問題。
從第一部開頭,超能先生變為混迹于職場飽受欺淩的中年邋遢大叔到後面的戲劇性轉折,我們可以敏銳地覺察到電影對現實生活中身處中年危機無法自拔的職場男性的影射,同時也把現實中所需要面對的抉擇完整的展露在主人公面前:是要就此沉寂?還是重整旗鼓?
而在續集中,對女權主義的探讨成為了電影的一大看點和值得回味之處,對現代社會職場女性不易的描摹,對在傳統男權主義影響下對家務毫不在行的超能先生看家情景展現,在讓人啼笑皆非的過程中,也能引發深思。在外工作和守護家庭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故事内涵在無形中被傳達給了銀幕前的觀衆們。
同時,《超人總動員》還是好萊塢超級英雄題材電影中較早對超級英雄存在造成社會困擾進行現實讨論的電影,遠遠早于《守望者》電影的上映。它抛出這樣幾個命題:超級英雄的存在對于社會而言,究竟是好是壞?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代價我們又是否能夠承受?超能力者是該作為英雄出現在世人面前還是應該像平常人一樣生活?
和《美國隊長3内戰》的故事情節有着驚人相似的是,相比電影第一部對超級英雄身份認同淺嘗即止的讨論,電影續集對超級英雄的讨論愈加深入:當判定超級英雄非法的法律被制定出來,超能先生和超能女士代表了兩個對立面,通過法律去改變法律?還是徹底不遵守明顯錯誤的法律?
可以說,《超人總動員》系列無論是在故事劇情,還是在人物打磨上,都稱得上是皮克斯的良心之作!
殘缺的絕美與親情的至深、環保壓力:《海底總動員》系列
在《海底總動員》系列中,關于環保與物種保護的問題始終作為一條重要的線索或明或暗的交插貫穿于電影故事之中。
從系列第一部開始,小醜魚的家鄉受到人類潛水員的侵犯與拍照,以尼莫為代表渴望海洋的魚類被囚禁于人類的魚缸之中任人觀賞。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其實無形之中是作為反派角色存在于電影之中的,而創作者們所想表達的,是人類不應該以自身意志作為其他其他物種何去何從的标準。
而到了系列第二部電影,從風景迷人的大堡礁到深受污染的加利福尼亞海岸,無形中海洋生物環境有了巨大的差異和對比。
而所謂的海洋生物保護所,卻是把魚類置于人類的觀賞之中,成為謀取利益的工具,這樣的設定顯然是有深意的。當影片中,被囚禁于魚缸中各種魚類要随貨車運往另一個海洋館時,在多莉與烏魚的共同努力之下,魚類實現了自我救贖,此時海洋保護所的廣播口号響起,更加凸現出人類處于生物鍊頂端對其他物種的肆意妄為。使電影的環保主題高度更加升華。
在《海底總動員》系列電影中還涉及了親情、追尋自我、友誼、成長等一系列主題。而其中和環保一樣極具現實主義的主題莫過于電影中對特殊群體的關注。
在第一部多莉這個明顯帶有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症狀的人物,在小醜魚爸爸莫林的幫助之下,逐漸走出了封閉的自我,勇敢的面對自己不完美的現實。
而在《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了》中,電影把故事中的更大篇幅留給了這些帶着各種缺陷,卻依舊得繼續勇敢生活的動物們。
無論是主角多莉,配角章魚漢克,或者作為配角的鲸鲨命運,白鲸貝利,海獅傑拉爾德,以及那隻幫助馬林尼莫父子的海鳥,在它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帶着各種各樣的缺陷與遺憾,輕者不過是身體上的缺陷,重的卻是患有遺忘症、智力缺陷……
影片中,既體現出他們艱難的生存狀況,比如受同伴欺負,很難和同類一樣在浩瀚的海洋之中過上屬于自己的正常生活。
然而在“大逆之境”面前,電影沒有表現出他們就此放棄,自怨自艾的不堪。而是另辟蹊徑、不遺餘力地展現它們善良而可愛的一面,表現他們勇敢面對自己人生時的堅強,尤其是以主角多莉這個有着短時記憶喪失症的角色。
她象征着無數特殊群體人士,體現着身為一名特殊群體人士内心的掙紮痛苦與樂觀積極的生活态度以及對家庭、對美好事物,對于愛情、家庭、幸福與友誼的渴望與追求。
可以說,《海底總動員》系列電影,展現了皮克斯超凡脫俗的人文精神和博愛理念,這可以稱得上是它的一大成功之處了。
通過電影中的情節,皮克斯無形之中也把關愛弱勢群體,感悟生活真善美的信念播種在了一個個小小觀衆們的内心深處。
有一天,某一粒種子也許就會發芽,不斷茁壯成長,伸展出自己布滿樹葉的枝桠,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片充滿善意的庇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