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多數人可能看過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愛樂之城》,但是少部分人看過該導演的另一部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

該影片不像《愛樂之城》這樣富有文藝氣質的音樂片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相反的,它給人以驚心動魄的劍拔弩張之感。

導演對音樂的掌控可說是登峰造極。同時,流暢明快鬼斧神工的剪輯又給這影片增色不少,使爵士樂和鼓點與全片融為一體。

從事故那段之後人物關系就開始變得驚喜重重,接連好幾次反高潮都讓人想拍案叫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魔鬼老師活生生把一個天賦平庸的少年逼成了一個天才鼓手的故事。那種對嚴師又敬又怕,被逼至懸崖的窒息感,和那種想要在技藝上更精進一步卻發現怎麼也邁不動步子的失落感。

這兩種強烈的情感使影片的節奏推進如同其主題的爵士鼓一樣瘋狂不羁,一路狂high到底。

相信許多人會因為一句台詞而喜歡上一部電影,而《爆裂鼓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是安德魯那桀骜不馴的話語——

"我甯願酗酒吸毒,34歲就家破人亡,成為别人餐桌上的話題,也不要腰纏萬貫滿面紅光的活到90歲,但沒人記得我!"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熱血少年向我們诠釋成名對于他的意義,以及他對音樂的癡迷。人一旦有了夢想,怎麼活都是有靈魂。

影片中,讓我深受感觸的是,安德魯忍着手掌流血的巨痛卻堅持手握鼓棒練習爵士鼓。還有那最令人心痛不已的橋段:

面對魔鬼老師的恐吓,安德魯在車禍過後忍受着傷痛還是來到了演出現場。這是怎樣一種意志,超越了流血痛苦掙紮的邊界,還堅持着演奏,不斷地自我突破?

是安德魯心中的一腔熱血以及對音樂的熾熱追逐,精神的力量超脫了肉體的疼痛,怎會不令人為之動容呢?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完這部影片,我不禁感歎自己可能上了一個假大學。可能多數人想象中的大學,應該是熱血與青春的,而實際上更多的是充斥着逃課與通宵網遊。

我們都憧憬着象牙塔般的大學生活,但這并不意味着你能夠就此安逸享樂堕落下去。

中國社會學指出,更多的人死在了大學裡,而不是養老院。不難想象,大學本是修身養性之所,可是時代的變遷卻讓它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而我至今卻都能感受到安魯德那一顆為了夢想不顧一切超越極限的熱忱之心。

是的,在我們庸碌過活的時候,真的有人選擇去追尋理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愧。當代大學生都應該引起關注的是,我們的夢想和前方都在哪裡?

莫非隻有當别人的朋友圈發着你想過的生活時,你才意識到自己的遊手好閑一無是處。或者是直到當初的信誓旦旦都變成了說說而已,才發現當時的自己有多可笑。

唯有行動才能解除我們的不安。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超乎常人的才能,而是不負此生的人生态度,望諸君共勉!看完許久心跳還在加速,并且覺得生命的心跳從此都會加速下去。

這絕對是一部看完絕對會讓你鬥志滿滿,大喊“要成功給那些傻逼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