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想把Damien的另一部作品《愛樂之城》和《爆裂鼓手》一起寫完,思索後發現我的覺悟實在不夠,《愛樂之城》的蒙太奇手法還是需要大量的獨立闡述。

    以下是正題—— 關于一位年輕的爵士鼓手在理想和現實、奔跑與安逸、普通或特殊之間堪稱 偉大 的追逐。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内向爵士鼓手内曼,因為具有難得的音樂天賦,被錄取進入全國最好的音樂學院,謝爾佛音樂學院就讀。後來在一次晚間打鼓時,引起了音樂教師弗萊徹的注意(我們姑且稱它為“注意”,而非“賞識”),從此開始了與弗萊徹教授相愛相殺的道路。

    弗萊徹實在是個魔鬼教師,作為一名成功的音樂家和指揮家,他對自己的激将法教學深信不疑,他粗暴狂野,時常口吐芬芳;他暴戾恣睢,喜怒無常,使内曼難以消受;他逼迫着内曼練習雙倍搖擺,“要麼成為天才,要麼給我死”,甚至拿椅子砸他的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弗萊徹的英氣。

    我承認,如果沒有弗萊徹這些令人活經通絡、四肢舒展的台詞,整部電影的精彩度将會下降百分之五十。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是這樣一個魔鬼教師,讓年輕的内曼在壓抑和痛苦中逐漸掌握了爵士鼓的技巧,成為了學院爵士樂隊的核心,同時繼承了弗萊徹對音樂和人生的乖戾和偏執——他為了爵士鼓,放棄了生活所有,包括心愛的女友、溫暖的家庭、親密的好友,一意孤行地練習爵士鼓,立下铮铮誓言: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年輕時,誰也不想成為普通人。但有人未等實現,已是蒼顔白發;有人攥緊拳頭,趁着牙齒沒有脫落的時候咬緊牙關,也依舊是少年。

      為什麼喜歡Damien Chazelle?因為他所有的電影,都能告訴人們關于夢想的真相——血淚,汗水,痛苦,舍棄,并不是每個理想主義者都能消受得了的。内曼之所以被稱為成功的理想主義者,不僅是因為他憑借努力,賺取了應得的尊重,更是因為他能清楚意識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依靠痛感摸索出一條絕處逢生之路。

      作為樂隊裡最年輕卻是最核心的爵士鼓手,他的一舉一動都受人關注,又因為陰差陽錯地弄丢了别人的樂譜而受到歧視和嘲諷,而弗萊徹近乎苛刻的訓練方式,讓他不得不24小時沉浸其中,他壓抑而憤怒地訓練,虎口經常磨出血,血和汗撒在䃰闆上,隔着屏幕都疼。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渴望得到弗萊徹的認可,因為他恨他,太恨他了,隻有讓弗萊徹對他投降,收回那些侮辱自己的混賬話,他才能感到靈魂自由,才能在理想中找回真我——讓弗萊徹投降,成為他追逐路上的強大動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後來内曼算是如願以償——他在演出前出車禍受了重傷,仍然趕到演出現場進行表演,得到了謝爾佛音樂學院校領導的關注。他們認為弗萊徹有虐待學生的心理變态傾向,并邀請内曼出庭作證,這樣便可以辭退弗萊徹。同時弗萊徹已經履行了諾言,将内曼開除學籍,懲罰内曼搞砸了他的名聲。

      兩人同時離開了謝爾佛。内曼扔掉了他的爵士鼓和爵士樂唱片,把它們永遠鎖進地下室裡;他離開了父親,獨自過着日子,在一家咖啡廳當服務員,時而吃一點披薩,平凡而滿足。他甚至打電話給前女友,想要複合——他已經放棄了變得偉大的想法,那太幼稚、太不切實際了。

      隻是一切都不一樣了。他在爵士樂酒吧前望而卻步,面對着自己曾深愛的音樂,他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他鬼鬼祟祟地走進這個酒吧,竟然與弗萊徹面面相觑,更讓他無地自容。

      師徒二人終于平靜地坐下來談論往事,弗萊徹終于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為下一個查理帕克永遠不會氣餒。内曼眼裡突然有閃爍的星光。

    果然,隻有弗萊徹是他的力量本源。他接受了弗萊徹在JVC(爵士樂表演)的邀請,演奏Whiplash。

    電影最後的20分鐘,用一段激昂的爵士樂作結,沒有過多的台詞,是诠釋了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最開始弗萊徹忽悠了内曼,給他錯的樂譜,讓他跟不上節奏出醜,然後故意奚落他“你沒有這個天分”;再後來是内曼赤裸裸地反擊,沒等弗萊徹說話,他自己就開始了一段超級他媽牛逼的solo獨奏。

    "What are you doing?""I'll cue(kill) you."

    十五分鐘,雙倍搖擺,一次比一次快。内曼的雙手仍然在流血流汗,聽覺漸漸消退,全世界隻剩下白色的噪音。他繼續着他的獨奏,他看見弗萊徹賞識的笑容,在舞台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發光。此時此刻,他就是查理帕克,他的耳朵裡不再是爵士鼓聲,而是夢想之音,真我之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理想主義者都有一個頹靡的人生。它們短暫而充滿痛感,荊棘叢生,一路上都在失去,好像從未得到。

    但就是這樣的人生,卻能大放異彩,舉世矚目。

      每個頹靡人生的背後,都是偏執而偉大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