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第一周

陰錯陽差,緣是你。
正當好的愛情,原是努力變成最好的自己。
一、
早前聽“樊家樹”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在高中語文課上。那時候,這些對我來說,不過是鉛墨印刷的文字;到今天,等到我真正看了故事之後,他才變成我腦子裡有血有肉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民國時期最為風流。才子佳人層出不窮的地方,自然就會牽扯出一兩樁浪漫的故事來。以我自己的眼光來看,講的其實就是一段前任和現任的故事罷了。
何麗娜和沈鳳喜容貌相似,為什麼 富家少爺樊家樹為什麼會喜歡上天橋上唱大鼓的沈鳳喜,而不是門當戶對的小姐何麗娜呢?深究之後,會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
樊家樹和後來的劉将軍之流,最初喜歡上的不過是鳳喜姣好的面貌罷了。不同的是樊家樹付了幾分真心,而劉将軍純粹隻是将她當做了一件商品,厭惡了之後就随意丢棄了。
書中關于沈鳳喜為何一夜之間答應劉将軍的要求的心理轉變并沒有做詳細的叙述。到底是沒有抵得過金錢的誘惑,還是迫于權勢的壓迫。讀者都不得而知了,隻憑借每個人自己的理解來判定她這麼做的原因了。
現代愛情故事裡經常說,先愛上的那個人就會是輸家。這句話放到何麗娜的身上,恐怕最合适不過了。
明明兩個人的身份更加接近,相遇的時機也不過是晚了那麼一點點,怎麼自己就變成了後來的那個人。
何麗娜雖然與鳳喜面容相似,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她混迹于社交場所,浪漫大方,生活嬌奢,活脫脫的一個大小姐模樣。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她丢了樊家樹的青睐。
在樊家樹的眼裡,鳳喜天然的淳樸,才最是吸引别人。天下間,容貌相似之人何其少。隻怕樊家樹沒有一秒鐘将兩個人認錯過。
一段愛情裡,隻能有兩個人,多出來的那個隻能默默的退居外線,做個旁觀者。
你一心愛上的人,可能不是陪你度過一生的人。
就在樊家樹因為母親染病回家探親的時候,沈鳳喜便做了劉将軍的夫人。等到樊家樹歸來,還一心想着要營救她脫離苦海。沈鳳喜之餘樊家樹,到底是因為求而不得,還是因為自己的俠義心懷在作祟,都不得而知了。
此文,我想讨論的人并非是沈鳳喜,而是何麗娜。
二、
何麗娜,風月交際花,對樊家樹自是癡心一片。明知道他喜歡的人并非自己,卻還是好心替他掩瞞此事。或許這裡面也有她自己的私心,以為等到大家都這般認為的時候,樊家樹也會理所當然的承認這個绯聞。
樊家樹母親染病的時候,她送藥,寫信,還親自上門約見。在過去的禮教社會中,可見她是足夠主動的了。但是一個人的耐心是有限的,總是得不到回應,也是會灰心的。
何麗娜沒有在樊家樹的行動中看到一絲對自己的好感,所以離開了。但她始終沒有澄清兩個人之間的誤會,任憑所有人信以為真,這或許就會她留給自己的最後一點希望了。
一個人在認識另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即便往後這個人作出了改變,但之前留下的印象也很難在一時之間改變的。何麗娜清楚的知道樊家樹不喜歡自的原因,于是學着改變自己。
即使是知道沈鳳喜的事情之後,也沒有立馬就趁虛而入。她經營着自己的生活,後來經由關秀姑才重新和樊家樹相遇。 那個時候的何小姐,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交際花的樣子了。她用那些一個人沉寂的時間,改變自己成為了那個人喜歡的樣子。她沒有丢棄過自己,骨子裡始終保留的自信讓她變得更加美好。
其實,愛情從來沒有消失過;不過,是來的有點晚。
在《啼笑因緣》後來撰寫的續集裡,說明了故事裡所有人的歸處。兩個人結成連理,共赴國外求學。能夠長久的相處下來的人,必定是兩個志趣相投的人。
文學作品裡的愛情,我們權當做欣賞來看。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女孩為了愛情丢棄自己原本的樣子,活成别人想要的模樣。
對的愛情,能夠讓你改變。讓你在變得更好的同時,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另一番模樣。你委屈自己,迎合别人。最後反而得到的是一句質問“你怎麼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我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你難道不清楚嗎?恰如張愛玲為了愛人卑微到在塵埃裡開出一朵花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