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王

案例1:你正在駕駛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突然你發現前面的鐵軌上有五個工人正在工作,刹車失靈,你馬上就要撞向那五個人。但你也可以選擇将列車轉到旁邊一條鐵軌上,但你就要撞向在那條軌道上工作的一個人,你會選擇撞五個還是撞一個呢?
大部分學生選擇轉向一個人的鐵軌,為了拯救5條生命。但也有學生提出,這就類似于為了保存一個種族而滅絕其餘的種族一樣,在道德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案例2:你正站在鐵軌上的一座橋上,下面有一列車高速開過。在軌道的盡頭,有五個工人正在工作,刹車失靈,列車眼看着就要撞向那五個工人。但這時,在你的前面有一個大胖子,你隻要輕輕地推一下他,他就會掉下橋擋在列車前面,使列車停止運行。有多少人願意選擇犧牲大胖子而拯救五個工人呢?
這一次,大部分人選擇讓列車繼續前進,而不會去主動推那個大胖子。兩次選擇截然不同,區别在于,第一次你已經卷入其中,不得不做出選擇,而第二次你隻是一名旁觀者,可以控制自己不推大胖子,兩個場合的假設不完全相同。當然,也有同學認為,無論你作什麼決定,其實都是你的選擇,隻不過第一次選擇了救五個人,第二次選擇了犧牲大胖子。最有意思的是,當學生指出推那個人需要親自動手,是一種謀殺行為,與打方向盤造成别人死亡性質不同時,桑德爾老師作了個這樣的假設:如果在鐵軌上有一扇活動門,可以像打方向盤一樣轉動,打開門就能讓大胖子掉下去,他會作什麼選擇?
-- 選自哈弗大學公開課《公平與正義》

不是突然想要探讨關于“公平與正義”的話題,隻是恰好在看過電影《海王》之後,就想到了哈弗的這節公開課。一直有一個疑惑,是非善惡對錯,到底由誰來評判,或者說是不是存在一條普世皆準的法則?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看到,我不知道這條準則是不是存在,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這麼一個人能夠做出公平的評判。隻是有很多矛盾在心裡醞釀、掙紮,一直沒有“标準答案”。

地球上有21%的陸地和79%的海洋面積,本是一體。但是因為陸地與海洋有了不同的種族和王國,沖突和矛盾必然産生。如同當今的陸地國家一樣,戰争從未完全停止過,沖突一直在發生,國與國,人與人,也許永遠都不會停止。

陸地上的人們把各種垃圾和污水排到大海,為了保持陸地的環境和生活的便捷。但是他們并沒有在乎這些垃圾和污水是否會影響海洋的生物的家園,是不是會造成海洋生物的滅絕。也許他們隻有一個念頭:隻要自己生活好,管它死活。

當陸地上的人們,大肆捕殺海洋生物,開采海洋資源,造成巨大的損失與破壞的時候。他們依舊隻是為了陸地的生存和發展,為了生活也好,為了環境也好,都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至于後果,看不到,也許就不在乎。大概,這就是評判的一條标準?

海洋的生物并不全是野獸,也有智慧物種,所以他們想要反抗,想要戰争,想要通過暴力手段來終止陸地帶來的無休止的破壞。于是一場針對陸地的戰争正在籌劃之中,而主導者便是奧姆王。從他的角度來看,其實他所要做的一切是正義的,因為不忍海洋再被繼續破壞下去,因為預見到沉默隻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于是他選擇奮力反擊,他要發起戰争。

海王亞瑟,是亞特蘭蒂斯女王亞特蘭娜與燈塔看守人湯姆·庫瑞之子。他想要阻止戰争,因為戰争會帶來流血和傷害。其實他更不想陸地受到傷害,因為他有一半陸地人的血液,而他生活在陸地上。也許站在他的角度,他的觀點是沒有問題的。隻是當他和弟弟奧姆王的意見産生沖突時,都有一套各自的理由和說法。到底誰對誰錯?

受害者的反抗有問題嗎?維護和平有問題嗎?都沒有問題,但是當兩者沖突的時候,是都有問題,還是如何?

又想起之前《我不是藥神》裡的一句話“我隻是想活着,怎麼了?”當一些看起來合理的問題與所謂的“常識”産生沖突的時候,到底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