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老電影叫《橙子與陽光》。影片講述了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英國的一名女社工瑪格麗特,偶然發現了政府組織大量兒童移民澳洲的秘密,決定拼盡全力調查,幫助這些兒童尋找原來的身份和親人,曆經艱險堅持不懈,最終收獲了無數信賴、感謝、欽佩和自我内心的安詳。
整部影片輕描淡寫,沒有過多的配樂和渲染手法,如細流般無聲流淌,卻讓我不知不覺思緒起伏、潸然淚下。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藝術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能給人思想的共鳴和生活的啟迪。這部影片中有很多東西能擊中内心最柔軟處,讓我們對人生和生活有新的理解。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好的伴侶,是一筆寶貴的财富,讓你餘生不難捱
好的婚姻和愛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人們已經探讨得太多。影片中女主角瑪格麗特的愛人默文,用愛情和行動完美诠釋了這一真理。
瑪格麗特抛下家庭,走上充滿艱難險阻的調查尋親之路,到地球的另一端長期與移民同住。默文默默地幫她照顧好兒子和女兒,免去了瑪格麗特的後顧之憂。瑪格麗特在簡陋的住處半夜遭遇歹人追殺恐吓後魂不附體,默文又心疼又後怕命令她即刻回來,而倔強的瑪格麗特堅持留下,于是深愛她的默文又聯絡他們共同的好友傑克即刻趕去照顧她。在瑪格麗特最孤立無援時,默文與她并肩作戰,面對強勢政府的诘問和逃避。
婚姻與事業是現代職業女性生活的重心,可以說得其一者就算幸運了,雙豐收是很多人不敢奢望的。若得一人此生鐘愛無變數,還能始終支持你的理想和選擇,你叱咤風雲得意職場時他在家守護,你信念崩塌失落脆弱時他鼓勵照顧,你認定理想執迷不悔時他默契共鳴,怕是可遇而不可求。
好的伴侶,讓人的一生不會孤單,充滿希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平凡與偉大之間,隔着大愛與信念
許多人有着對不平凡人生的向往,但很快就湮滅在認為自己渺小不堪的念頭中,也有一些人邁出了第一步,卻很快為挫折止步了。
順境中堅持自然而然,逆境中堅持則需要不俗的人格和超強的信念。瑪格麗特懷着對移民兒童的同理心,抱着調查到最後一步的信念,遇順利不得意忘形,遇困難不駐足退縮,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充滿正義和人性光輝的偉大舉動。
劇中有一個特别動人的小情節,瑪格麗特得知傑克最想找到的母親已經去世時,特意找了間面朝大海布置溫馨的房間約見傑克,在傑克進門時先給了他一個愛的擁抱,再緩緩說起這個悲傷的話題。細節彰顯品質,設身處地替别人着想,讓他人生中重要的時刻充滿儀式感,盡可能留下最好的回憶,隻有真正關心他人的人才能想到做到。
所以,平凡與偉大無關性别,無關崗位,無關年齡,隻看你能否心懷善良,從心底熱愛一份事業,并風雨無阻追趕内心的光芒。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人都有走不出去的困境,祛除心魔,讓自己更坦然
被組織移民的兒童做着體力難以承受的苦力,還要時時忍受監工的鞭打,更有甚者長期被猥亵和強暴。其中有一名男孩叫萊恩,他從逆境中汲取力量,長大後自食其力事業有成,他感謝和欽佩瑪格麗特,處處照顧她的感受,但習慣了被踐踏的他不敢承認自己的珍貴,從未奢望自己也該被疼愛和照顧。
而過多地見證了移民兒童的不幸,并帶入了自己之後,瑪格麗特感受到巨大的壓抑和痛苦,懼怕那個罪惡的教堂和那些道貌岸然的神父,她患上了焦慮症,開始大把大把掉頭發,也開始不脫鞋子就上床睡覺。生活變得有些潦草。
有了心魔的人,會選擇性地忘記過去或逃避現實,暫時使自己内心感到安全,但心魔對性格和情緒的影響隻會與日俱增。而治愈心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所謂的“認知療法”——卸下防備,一次又一次地強迫自己面對和接受它。
影片中,萊恩和瑪格麗特是彼此的貴人,他們互相幫助,擇機開導,最後都能坦然面對自己和世事,勇敢而堅定地過好每一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養育女兒》一書中得知《橙子與陽光》是一部傑作。看這部電影時,我習慣性地開了彈幕,卻發現互動的人寥寥無幾,原來經典也有被遺落的時候。我想對于一部電影最大的肯定,就是看完後還會反複回味,深覺沒有浪費好時光。這樣的電影不多不少,《橙子與陽光》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