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許多年過去,我會記得那日霧裡蒙蒙的雨,雨後黃昏的顔色,參雜着濕潤氣息的晚風。
于是,便又将這部電影回憶了一遍。
同性題材所反映的愛往往大于情感本身,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望與悲痛。

王平和姜城是在這樣的絕望和悲痛中生長出來的。像所有隐藏在心底不敢流露的感情一樣,四下無人的森林裡散發着令人迷醉暧昧的氣息,昏暗的屋内吐息相對,一句含糊不清的“我愛你”雜糅着屋外淅淅瀝瀝的雨水。沒有人希望太陽打破這迷幻的寂靜,陰天可以遮擋一切,包括王平和姜城,包括愛。
但不被社會所接受的事物,結果往往都是事與願違。王平有妻子,有家庭,有這個社會上像所有正常男人一樣的工作和地位,也就意味着他終究要被動或主動失去什麼。他不舍,但他也無可奈何。
王平的妻子林雪在影片中代表的是傳統的女性角色。她為丈夫的出軌所不能接受,為之憤怒。我想她是愛王平的,在托海濤去跟蹤他們兩人時,她說“其實王平表現挺好的,沒人能看出來他有什麼,但是我能。”
林雪也隻是一個希望得到同等被愛的女人,她不能接受王平和姜城在一起的事實,在姜城的辦公室裡,林雪控制不住絕望而憤怒的宣洩,沖姜城吼到“你是個男人”,也許是王平的心裡存在這樣一份感情,讓林雪感到撕心裂肺的屈辱和亵渎。
她将一切歸咎于姜城,像這個社會将所有的不理解歸咎于同性一樣。
而林雪的一場宣洩,也顯然起到了作用。姜城離開了王平,帶着一份自尊和埋在心裡的壓抑離開了,直到生死兩别,再未相見。
我想王平的痛苦大過于每個人,他無法逃離傳統婚姻的枷鎖,守不住自己真心相愛的人,靈魂無處安放,得不到自由和解脫。姜城的離開對王平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他的心裡從此掏空了一大半,隻剩一小半在看似正常的生活裡遊離徘徊。
終于,一個普通而清冷的清晨,他将婚戒放在屋内,走上一座無人的山,任憑冰冷的刀片在手腕上留下一陣劇痛,随後将生命留在這片寂靜的土壤。

姜武離開王平以後,便是與海濤的相遇。
海濤愛上了姜武,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過,會愛上他。但這段關系說來是微妙的,也許不能算作愛,也許是在彼此靈魂都失調的階段,相互安慰,各取所需,但也終究會成為依戀。
海濤在感情裡尋覓的似乎是一種渴求,他不抉擇,不取舍,不在愛裡痛苦,但會為愛沉淪。浴室裡難抑的欲望,旅遊時屋内窗邊的親吻伴随着燈光的迷離,都在為這份感情蒙上一層輕紗,沒人能看得清,故事裡的人也一樣。
有人說在姜城離開王平後便很快與海濤産生情愫,該對于愛這件事情本身的重量産生質疑。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有權利在失去和沉痛中選擇一種方式走出,海濤選擇為此失去生命,又怎知姜城不是另一種死亡呢。
李靜一直都在海濤和姜城的關系裡從未抹去,她是海濤的女朋友,卻也在他人的生活裡糾纏不清。也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它允許每一種不為人知存在,但不會為這些不為人知買單。

為救老闆委身于阿強,一頓午飯中,老闆在知道她愛吃生蚝後将生蚝盡數夾到她盤裡,而她除了将這帶有諷刺意味的生蚝打翻在地再憤憤離去,無力再做任何事情。
李靜跟随着姜城和海濤走了,剪了一頭清爽的短發,像很多放下過往會去剪掉長發的人一樣。但三個人的旅行,從來都是個人有個人的思緒。
直到她偶然看到海濤兩人在窗間忘我親吻,沒有似林雪般聲嘶力竭。ktv裡,一遍又一遍地流着淚唱着“那些花”,一人,兩人,三人。至此,這三人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一同嬉鬧,一同感受海邊的風,但似乎一切都隻是短暫的表象,仍然是各懷心事,各思所想。
終于在某個加油的途中,李靜走了,沒留下任何話語任何印記,從此消失在他們的視野和生活,我想她是在感情這件事上放過了自己。
姜城和海濤在抛錨的車旁大吵一架,姜城趕走了海濤,背對着姜城海濤走着走着,哭到泣不成聲。
這場故事裡,誰都沒能擁有勝利。

後來的姜城離開了南京,将脖子上被林雪割傷的刀疤紋上了蓮花的形狀,像影片剛開始靜躺在水中的白蓮花一樣,就那樣順着傷疤,在胸口處綻放。
他似乎開始了新的生活,過往的那些人和事在陌生的城市裡漸漸遠去。悶熱的天氣不似南京那般陰雨綿綿,過路的人對死在地上的狗匆匆一瞥又匆匆離開,姜城撫摸着新歡,思緒又回到了多年前,他依在王平懷裡聽他緩緩讀書。




而此時的春日,也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