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所導演的電影《新喜劇之王》在春節檔上映,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就破億,僅第一天來看這是一個特别好的開端。但是在之後的日子裡,票房極具下降,口碑也不是很好,至此導緻了電影的排擋也極具減少,從上映到下線的總票房也隻有6.24億。單單從院線票房上來看,這部電影确實稱不上很好。


...

很多看過電影的影迷都說對這部電影很失望,更有甚者還說周星馳是在賣情懷。當然,自古凡事都存在正反兩種說法,有差評自然就會有好評。所以,也有很多影迷對這部電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說認為不好的人都是沒有看懂,《新喜劇之王》是一部悲劇電影,當喜劇看的人自然是看不懂的,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就是在演星爺自己。衆說紛纭,看電影有很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們不能去完全否定别人的看法,自然也不能完全去肯定誰的說法。畢竟,星爺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他曾帶給我們很多的歡笑和感動。


...

《新喜劇之王》從院線下映後,3月9日起在國内各大影視點播平台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愛奇藝、芒果TV等集體上映,并且為收費12元點播。在網上播出後,第一天就破2億大關。在點播平台的彈幕評論中,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業是衆說紛纭。

其實,周星馳的電影都是一個套路,但是這種套路卻是越來越發揮的淋漓盡緻。他把人世間最真實的寫照用一種特别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出來。雖然整個電影劇情看起來有一些無厘頭,但是很多卻都反應了現實社會。就像電影中所呈現的,努力了不一定就能實現夢想,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實現夢想。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如夢終于夢想成真,獲得了最佳女主角。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在這場童話般的圓滿結局裡,明顯缺少了戳破人生真相的鋒利,一個演員的成功怎麼可以隻是描寫運氣,對于她演技上的逐漸精湛的努力過程絲毫沒有叙述?這毒雞湯裡的“成功”确實顯得有點假!我們大可以設想一下,為何這個“成功”會顯得假,或許它本就是假的,因為如夢可能在雨夜就已經死了。

仔細去看這部電影我們不難發現,在那個如夢被男友查理抛棄的雨夜過後,劇情開始變得很快并且有跳躍性,有一種是在做夢活着“死”前彌留之際——幾分鐘内完成了幾年的故事進程,并且都滿足了如夢未了的心願。


...

在電影中,有很多地方像是在暗示如夢的“死亡”:

片中多次出現《天鵝舞》的背景音樂,而《天鵝舞》這首曲子是電影《天鵝湖》中的,它的結局是男女主角雙亡。在如夢被男友抛棄背叛的那個雨夜,如夢在行車路上也是聽得這首曲子。而且,在如夢摔倒後,車上下來的那個人問:你睡着了嗎?你喝醉了嗎?你自殺?你是演員嗎?接連的四個問句,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有誰會問出“你們難道是在拍戲,你是演員?”。

如夢的室友僅僅因為長得好看就得到了“女主角”的飾演機會,她羨慕的說:換做是我,少活五十年也願意。如夢年齡三十,肯舍命五十年,算一下也就能活到現在了,而且後面她也的确成為了“女主角”。

雨夜之後,如夢當服務員時看到了電視中的馬可,她說自己曾經也是一名演員,然後有個客人問她:那你見過李小龍嗎?如夢說:我什麼龍都見過。在前面的劇情中可知,如夢不是說大話的人,她是真的見到了李小龍。但是李小龍1973年就去世了,她在哪裡見到的?在結尾的頒獎典禮中有“李小龍”的出現,仔細點看就會發現,發型服裝動作和李小龍一模一樣,還幫如夢擋下了想要巴結她的塑料姐妹花。

馬可因“驚吓”視頻翻紅,說他很感謝“吓”他的女生,但卻不知道她的名字。可是幾秒鐘之後鏡頭就切換到他找到了如夢的家,并且連衣服都沒換。他告訴如夢入圍了周星馳導演的新電影選角,但是如夢本人卻不知道,這種消息不是應該由制作方直接聯系本人的嗎?況且如夢并沒有報名,邏輯上講不通。但如果這一切都隻是一個夢的話,那就可以了,因為“夢”是不需要邏輯的。另外,在如夢選角晉級後,推開大門時是不是像打開夢境或者天堂?

還有最後的頒獎典禮,大屏幕上放出的是幾位“最佳女主角”候選人成名前的片段,而如夢在裡面全是跑龍套的角色,絲毫沒有給出獲獎的作品信息,然後就宣布了如夢獲得“最佳女主角”。


...

為什麼要這樣隐晦的表達呢?原因周星馳借片中導演的嘴巴說了出來:我們春節檔不能太殘忍。對于觀衆來說,這種暗藏的發展線其實很有趣,你可以看到A結局B結局甚至是C結局,豐富多彩。

女主角名為“如夢”——人生如夢一場,如夢的“死亡”等于“醒來”,她被現實刺痛,車禍後說自己醒了,有了世俗的“自知之明”:我的能力有限,我當不了演員,我的“明星夢”已死。周星馳曾經說過:雖然“喜劇之王”字面上是“王”,但其實是一些認真生活、努力追求的小人物,在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真實、自信、認真甚至是較真。人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這部《新喜劇之王》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話,當我們學會用“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自嘲的時候,周星馳用童話告訴我們“不要投降,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