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要跟大家聊一部好看的諜戰劇《風筝》。

在可以容忍手撕鬼子的中國觀衆看來,能夠把電視劇中的故事講清楚,用情感打動人,已經算是不錯的作品了。在此基礎上,再把電視劇拍攝到具有曆史和哲學的反思高度,必定是難得一見的好作品。

在我看來,《風筝》就是這樣一部故事性強、用情感打動觀衆、并具有曆史和哲學反思高度的、非常好看的諜戰劇。

從故事情節來看,《風筝》以潛伏于軍統内部的共産黨員“風筝”鄭耀先的人生與情感經曆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共産黨情報員堅守信仰的故事。該劇涉及從1946—1979年的不同曆史時期,反映了當時的某些社會現狀。劇中,鄭耀先為了信仰,為了組織,背棄了兄弟,辜負了愛人,抛棄了女兒,幾乎負盡天下人。值得一提的是,共産黨特工“風筝”鄭耀先與國民黨特務“影子”韓冰較量了幾十年,兩位老戲骨各自飙演技的戲份,都非常好看。

從情感方面來看,《風筝》回歸人性立場,展現一場民族悲劇之中,此方和彼方受制于身份和命運,各自經曆的無間之苦。在軍統内部,鄭耀先是位高權重的“六哥”,單線聯絡人犧牲後,在建國後如何證明自己的身份成了他面對的最大難題。鄭耀先說:“我忍了十年,我不知道接下來我還要忍幾個十年。我這一輩子,還能活幾個十年啊?我什麼時候能活得像個人?”這讓我想到了《無間道》中的陳永仁。與陳永仁的命運如出一轍,陳耀先出于信仰,出于職責,不得不利用人世間最純粹的道義和情感,在不能越界的兩個世界裡面,長久地承受信仰與現實、道義與使命的無盡撕扯。

從哲學反思的層面來看,《風筝》試圖探讨一些深奧的問題:人何以為人,一個人為什麼會是“這個人”,信念有沒有可能是一個人的本質需求。再者,《風筝》給了失敗者以應有的尊嚴。國民黨不是以十惡不赦的反動派的形象出現,而是在轟轟烈烈的大時代中,一群選擇了另一種信仰的普通人,他們當中有不少仁人志士,也有好丈夫、好父親。此外,在紋革中,高君寶對妹妹說的一番話也體現了一個高中生對紋革的人性反思。高君寶的扮演者裴興雷在一篇文章說:“我們當下的影視作品不能隻停留在娛樂,我們得有表達真相的作品,表達我們的生活,表達人世間的情感,表達不同立場的不同信仰,表達人性的深不可測不可預見,表達信仰的崇高價值,在崇高的理想下走得再慢也能到達。”

《風筝》被禁五年,删掉五集後,才獲得公映的機會。盡管如此,《風筝》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良心諜戰劇。為了彌補遺憾,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