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為了借助帶着“風雲”的港産影片打開中國市場,2018年上映的法國影片《監護風雲》,時隔一年之後登陸了國内電影院線。6月21日,《監護風雲》不顯山不露水的公映了,卻因毫無前期宣傳而沒有得到太多觀衆的關注。
自編自導的法國導演澤維爾·勒格朗,以幾近完美的方式,把自己的首部長片把控得如此成熟而理性,把家庭暴力的社會性與藝術性,以如此内斂寫實、深刻透徹的方式呈現出來,任由觀衆們評說。拿到2017年威尼斯銀獅獎最佳導演、最佳處女作獎,是他個人的厚積薄發與悲憫的人文關懷之勝利。
《監護風雲》的故事很簡單。在12歲的孩子朱利安眼中,性格暴躁、有暴力傾向的父親安托萬與委曲求全、軟弱怯懦的母親米莉亞木,都算不上是合格的監護人,然而,礙于法律和社會、家庭制度的限制,他不得不遊離于正在争奪撫養權的雙方——父親的淫威與母親的隐忍之中。
當父親自私自利的用自己的方式,強行介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場本不該發生的家暴慘劇,在循序漸進、抽絲剝繭中越辯越明。
這是一部節奏把控高超、感情渲染到位的電影,代入感與表現力内斂精湛,澤維爾·勒格朗的高明之處在于,讓劇情和人物逼近真實,強烈的紀實感與鮮明的性格沖突,讓觀衆不自覺的緊跟故事的來龍去脈,在一場不可避免的家庭暴力裡獲得浮想聯翩的觀影體驗。
開場的法庭調解,澤維爾·勒格朗用簡潔凝練的視覺與原,不緊不慢中把故事背景、人物定位說得清楚,讓觀衆不由自主的産生疑惑,随着片中父親在自尊心的刺激下突然撕掉僞善的外表,爆發出恐懼、緊張、無力的情緒,母親不斷的退讓與隐忍,則無聲的放縱情緒的蔓延與積蓄。最後,狂躁宣洩與隐忍退讓的矛盾,最終催垮了所有人的心理防線。
用懸疑驚悚的類型片手法,講述了充滿宿命論的悲劇故事,這是澤維爾·勒格朗創造性的體現,他精準的把握了恐怖的根源——情緒。正因為《監護風雲》中,以逼近真實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向觀衆展示出父母不穩定的情緒,孩子始終處于嚴重的不安全狀态,才更令人信服,更能引發觀衆的情緒觸動。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當兩個性格缺陷的人在情緒的極端亢奮下,又有自主的選擇了一意孤行,試圖用他們認為“合理”的方式去理解和釋放自己的“愛意”,所有人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之所以我要把這場家庭悲劇形容為不可避免,不僅是因為外表沉着冷靜、成熟穩重,内心自私粗暴、自以為是的男主,從開場的庭審的那場戲,把女主優柔寡斷式的聖母婊性格暴露無遺。
12歲的朱利安是無辜的,他被法律和父母強行捆綁了内心的負罪感,仿佛父母的極端做法都是他的錯,但明眼人看得出,自始至終他都是家庭暴力的犧牲品,是他在承受最終的痛苦。
當一個用暴力與恐吓維系家庭統治地位的父親,遇到一個得過且過、缺乏勇氣的怯懦母親,他們的子女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将注定活在深深地陰影中,并跟随和影響他們的一生。
即便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适用于所有人的法律和規範有時候是底線,無法解決家庭中所有的問題。就像本片開場的庭審,看似在解決問題,結果是間接的激化了家庭矛盾,争奪撫養權的“家庭戰争”最終釀成了片尾魚死網破的苦果。
人性太複雜,經不起試探。家庭和情感并不能簡單的用理性的條條框框,就能完全束縛得住的。凡事皆有因果,錯誤一旦鑄成,悲劇便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