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銀河補習班》的人都會感歎,馬皓文,他是一個多麼好的爸爸。

他會因為在兒子生日那天給兒子用足球做地球儀而差點缺席奧運火炬的傳遞,他會一把抱起那個集體舞動作總出錯,被老師罵“缺根筋”的小男孩,他認為他的兒子是最棒的,即使他知道其實也許并不是,可他依然耐心的、用心的教導兒子。

他被最好的徒弟陷害而入獄之後每天都在給他的兒子寫信,在獄中給他做玩具,在他缺失于兒子成長的關鍵幾年,他一直都在以另一種方式陪伴兒子。

...

出獄之後他用愛感化兒子,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教育兒子,他告訴兒子他是最棒的,他并不缺根筋,他可以做到這個世界上他任何想做的事情。

他做的這些有用嗎?能感化頑劣不堪的兒子嗎?

那個孩子,曾經也是一個天真活潑充滿幻想的孩子啊!他看到了爸爸的不易,爸爸也幫他一步步樹立自信,一點點進步。

自信對一個孩子重要嗎?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若是事事都能獨立思考,那麼他一定是一個自信的人,是一個從思想到行動都不依附于别人的人,一個真正獨立和自由的人。

其中一個細節也讓我特别感動,馬皓文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兒子,錢不夠,為生計發愁的的時候他隻是自己默默在角落裡承擔一切,都說爸爸是孩子的保護傘,他已經不是兒子的保護傘了,他是兒子的铠甲,可以為兒子抵擋這個世界任何的傷害。

反觀我們的家庭,家長們捂着自己的錢袋子,一遍遍告訴孩子,我們窮,我們沒錢,可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是自己家不如别人家,自己不如别人的深深的自卑。

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省再多的錢都買不回孩子的自信,值得嗎?

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那個不知疲倦的爸爸對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再鐵石心腸的兒子也會被感化。

他第一次知道了大人也是會疲倦的,在旅途中他開始嘗試去照顧爸爸,給爸爸泡面,卻陰差陽錯的上錯了車,在99年那場暴雨和洪水中和爸爸走失了。

當他快被洪水淹沒窒息的時候,爸爸在堤壩上對着他大聲喊,讓他動動自己的腦子,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活下來。

在洪峰到達前十幾分鐘的時候,在大家都放棄的時候,兒子馬飛劃着自制的皮筏艇,活了下來。

當他在外太空遇到困難時,依然是爸爸的話救了他。

馬皓文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相信他的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出色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那麼他就會成為最出色的,最棒的孩子。

打壓式的教育并不能培養出出色的孩子,不要總說别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你是别人家的父母嗎?

馬皓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教育兒子,他不在意兒子的成績,他告訴兒子“這個世界多麼美好”,他讓兒子用心感受自然,陪伴兒子參加航空展,他用他力所能及的一切,給兒子最好的愛和陪伴,即使馬飛最後會是一個普通人,那麼他也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普通人。

我想要馬皓文這樣的爸爸,中國式家庭大都是父愛缺失的,我的爸爸,在童年中基本沒有出現過。

如果我有馬皓文這樣的爸爸,我一定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