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總有很多無奈,總以為自己過得很艱難,後來發現大多數人都很艱難。邏輯課上的美女老師說:我建議你們多看點有價值的影視作品,從中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有關人性、倫理、抑或道德。老師提到了《驢得水》這部作品,初聽我總感覺是一部電視劇,但又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一有空閑就找來看了,第一眼就發現自己曾經看過,但記憶早已模糊不清,依稀記得這是一個爆笑的片子,這一刻我還沒意識到我會有諸多感悟。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明國時期孫校長帶領張一曼、周鐵男、裴魁山幾個老師來偏遠山村創辦學校,改變一方孩子的命運,因運水困難,必須用驢運水,但苦于沒有養驢的費用,謊報了一頭驢為老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教育部來人檢查,點名要見驢得水老師,緊要關頭将幫佳佳拉水的銅匠拉來頂替驢得水,這之中諷刺的是一個從前未存在的人,被評為了有名教育家,月工資3萬法币,而其他人隻有1千多法币。這一關就這樣過了,但麻煩不會就此結束,教育部特派員又要來了,而且還有美國投資人随行,點名要見驢得水。此時有共同利益的特派員和校長,聯合在一起欺騙美國慈善家,他們有做了一系列的小動作,最後應各方的利益關系分配不平,佳佳差點嫁給銅匠,周鐵男差點死掉,裴魁山對愛情死心,銅匠任然過着沒有任何權利的生活,校長心力憔悴、盡管依舊堅持着夢想,

      整部影片出現的人物隻有十幾個人,卻将親情、愛情、友情、同事關系、利益關系、官僚關系、金錢關系、憐愛之心書寫的明明白白。每個人物都極具感染力,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隻是為了自己可以活下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鬥,就我感觸比較深刻的幾個人物談談他們的形象。

張一曼可以說是全劇最為深刻的一個人物,因孫校長對她有恩,恩師想要在山村實現夢想的時候,她毅然決然的随他而來,但正如裴魁山所言,“張一曼,你就是個婊子,你除了這,你還能去哪?”可能是張一曼這種熱愛自由,放蕩不羁的性格,不為民國大衆所接受的原因,她隻能躲在諾大中國的這個角落,在這裡少了那些唾沫星子,少了很多惡語相向,可以保持真我,尋得片刻安甯。電影中她的行為輕佻、言語輕薄。但是在學校的存亡之際,她會挺身而出,無所顧忌,可能在看這部電影之初,對她或厭惡、或鄙夷、或歧視,但也有些許憐憫之情。她是劇中核心的人物,貫穿首末,劇中兩個高潮,一個是為了留住銅匠,一個是銅匠老婆來找麻煩以及讓銅匠解氣。兩個事件中,他睡服銅匠,被裴魁山看見了,裴魁山對他徹底的失望了,都說:有多愛就多很。以及後面裴魁山對她的羞辱,對她尊嚴的亵渎,成為讓她崩潰的重要原因。當銅匠的老婆找上門來的時候,大家将這個曾為學校付出的人推了出去,對其精神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一曼東莞的舞蹈;房間的擺設;剪頭發;做衣服;想法多,看得出她是一個新時代的女性,能幹、多才、思想先進。但這個封建時代中有着新思想的女性是悲哀的,她所向往的自在,不被這個社會所容納,最終被這個社會所擊垮,這樣一個樂于助人為樂,性格開朗的思想開放的女性,悲慘的下場,最後瘋掉了,還有不明的一聲槍響。我隻能認為這個女性,生不逢時,成為時代過度的犧牲品,對她懷着悲憫之心。也對這個社會上所有不幸之人多了些許同情,多了許多理解。

孫校長是一個滿心農村教育的人,整個劇中統籌全局,她的領導能力,以及對夢想的追尋,讓人敬佩。但是他謊報老師,貪贓枉法,吃空饷,為了自己的夢想,犧牲别人的利益。在銅匠要離開,他對一曼睡服銅匠的方式,選擇了默許;在她女兒即将被嫁給銅匠的時候, 他的無力感;學校經曆了那麼多事的時候,學校仍然存在,他的欣慰感,但全然沒有想這麼多事後,大家心理的變化。這也是他也是一種自私,為了自己的夢想,全然不顧其他人。這個人也是社會很多人的縮影,為了達到目标,失去了很多本身的東西,失去了親情、人之間關愛,忘記了本心。但對于他的夢想又是非常崇高的,為了解決農村的教育問題,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其中遊動哨艱難,需要多大的決心,難以言說,總之,孫校長應該得到敬佩。這個人物的多面性,讓人感覺到是這個時代所給人的悲哀,本來很好的事業,很好的想法,卻如此之艱難,讓人感到着實心酸。

周鐵男是一個铮铮硬漢的形象,盡管後面在槍的壓迫之下,對恐懼的死亡,讓他徹底慫了,說服自己深愛的人嫁給銅匠,含堂而皇之地說“隻是為了打入敵人内部”,其實字數為了度過難關,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這個铮铮鐵漢,在所有的事情中都沖在前面,興建學校、保護一曼、抗争特派員,也是一個柔情的人,對佳佳的關懷與寵溺,但面對現實的壓力,他也是無奈的,看似他什麼都沖在前面,但在真槍實彈中,他聽到一曼呼叫而無所作為,他對身邊的人充滿同情,但自己改變不了什麼,隻能自我安慰,說以後再去舉報他們,恰是這也是一種懦弱、賣隊友的表現,他充分表現了青年人的處境“心懷天下,但無力回天”隻能自我麻痹,自我欺騙,最後失去愛情。讓人心生悲憫之情,又增添很多的同情。

裴魁山作為一個主演,對這部劇也至關重要,他是社會中大多數的人一樣,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在劇中他也深受其害,他的所作所為讓人寒心,但他對張一曼的愛也讓人心生感動。在校長提出興建小學的時候,他拒絕将自己的獎金捐出,可見他無心農村教育事業;但他還是為了自己的共工作盡心盡力,隻是在電影的最後,他對愛情徹底失去希望,對張一曼的報複,對她的謾罵,成為逼瘋張一曼的重要因素,他不是壞人,張一曼也不是壞人,錯就錯在他愛錯了人。

銅匠是最為核心的人物,是兩次上級巡視的關鍵人物,第一次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别人怎麼說他怎麼做,俨然一個愚昧無知的樣子,學習能力非常強,以及後來他對一曼的愛慕,為一曼唱歌并留下了他的頭發,可以從這看出,她愛上了這個放浪不羁的女人,也為後來他對張一曼的報複,以及他人物形象的轉折埋下伏筆。第二次她的出現最有看點,一曼為了解決學校危機,出言重傷的他,這個沒有權力但敏感的農村漢子傷透了心,他的報複也是一曼變瘋至死的重要原因,但他也是很悲哀的,娶了一個潑婦一般的女人,對他都是壓迫,自己沒收過一天教育,當他意識到學習,并有了自己的追求的時候,顯示給了他一記重錘,将他打回現實,最後還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生活中。這個人物是悲哀的,他有很強的天賦,苦于沒有學習的資源,隻能在生存中苦苦掙紮,但也給人帶來很多感動,他對一曼的愛,他對于現代教育的看法。對這個人物的經曆基于深深的同情。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多感受,讓給我對人性裡的東西有了更為深刻的感觸,面對親情、愛情、友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以及對陌生人的理解,産生了不一樣的體會,也對普羅衆生産生了濃烈的悲憫之情,明白了對每個人命運不同,他所感知到的世界也不同,通過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理解他們的苦楚,心中多了感恩和寬容,對陌生人多了些許諒解,總之,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和以前讀到有價值的東西一樣,可能此時此刻我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她卻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的成長,我價值觀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