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就是很不一樣的一種故事,不一樣到你根本沒有辦法知道之後的故事走向,不像韓國電影那樣黑暗或煽情,不像西方電影那樣激情或華麗,他就是自成一體,就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是國家不同的原因,也是因為人觀念的不同,雖然表現方式不同,并不影響電影讓觀衆感受導演想表達的東西。
電影《告白》整體就是兩個地方讓人十分驚豔:反轉和對故事良好的描寫。
首先說故事描寫。首先,一個女老師在課堂上講着什麼,和中國課堂很不一樣,女老師講話很少人安靜的聽,都在七嘴八舌,可能從這裡人們便開始不耐煩了,因為學生們真的有夠吵的,但就是這樣随着老師的聲音越來越清晰,故事也逐漸就此展開,觀衆也更加被這部電影所吸引:老師女兒被殺死,她在課堂上也就是在講述這件事,并告白要報仇。

很恐怖的感覺

報仇成功。說以上的話之後,說開玩笑的,言下之意是這個男孩一生都要為此愧疚
電影中到處是鏡頭的切換,讓我想起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少年的你》也是這樣,主角講着什麼,中間會插入一些他頭腦中的一些回憶,故事中的聽者可能不懂,但是觀衆跟着這一線索便可以将故事看完整,的确巧妙,老師描述對事件的分析、孩子關于事件的判斷和回憶都是這樣描寫的,很簡潔,不啰嗦但是故事很完整。
導演很會講故事,電影中殺害老師女兒的人有兩個,都是精神方面有缺陷的學生,而他們這樣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男A便是想要獲得母親的關注,男B不想被孤立,不想被看扁,學校中的其他人便是從衆,大衆欺淩誰就欺負誰。這些都是現在社會很實在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這樣的電影比其他啰嗦的故事更加有感染力。
在講故事中,還有一些讓人很匪夷所思、細思極恐的小細節,讓人想起來就害怕,比如學生們本來因為男B殺掉老師女兒十分讨厭他,還通過男老師送去祝福,最後看卻是包藏惡心,前後的甜美和殘忍嘴臉讓人更加恐懼。

因為男A害死孩子,所以被欺淩
還有便是男A制作小物件,用女老師做小白鼠實驗,最後還用到老師女兒身上,那時表達出要做壞事時還順便說了一句“開玩笑的”,老師最後使用計謀将男A母親炸死,也說了一句“開玩笑的”簡直是完美的報仇。
反轉。電影中的反轉或者說展現了學生們看不到的内心世界是很多的,比如男A被強迫和女同學接吻,後來兩人走在一起,本來在女生和觀衆看來還是比較暧昧的故事,但是最後男A卻表達出這一切都是計謀,他誓要拉所有人當墊背的。比如觀衆和人物都好奇女孩的死因,懦弱的男B卻表白是他不想被男A看扁,将還沒有死的女孩扔進水裡。

還有故事中的女同學對于男老師也有不同的想法,認為是他害死了男B,事實上也确實是,但她說出來時就感覺這些孩子們心眼可真多。
電影雖然不是十分刺激的故事,但其中表現出人們内心世界的想法卻讓人感覺人心隔肚皮是真的,反轉也是因為故事中的人和其内心想法完全不同帶來的震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