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的你
從決定到跨入電影院,我們隻用了一個小時。
口碑不錯,所以,我們一拍即合,馬上動手買票,咚咚咚下樓,趕輕軌,奔跑,終于在開場前一分鐘找到了位置。
因為是小影院,加上又是周三,加上我倆隻有六個人,我們前前後後、整整齊齊的六個人。太過空曠的影院,以至于彼此的舉動都能感知得到。
每次考試後換位置,到哪都帶着的mp3,堆積如山的書本……多麼熟悉、懷念的高三,可怎麼看起來那麼地想哭呢?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這樣。我一難過,就是從嗓子難受開始,壓抑得心疼。
趕地鐵回家時,已經是十點過了,城市的晚風吹來,讓人更心寒。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孩子總做着大人的夢,以為變成大人就好了。
殊不知,成年人承擔着更大的痛,夢裡也不敢哭。
回來和好友聊這部電影,他比我先看。然後,我們是高中同學,可我們卻講起了自己的初中。
因為在初中,我們或多或少也受到過類似的“欺負”,可我們那時,似乎并沒有“校園欺淩”這一說法,但一提到卻戳中了個人不堪的過往。誰不想做個乖乖娃,正常讀書,上大學,然後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啊。
可,“這個世界,隻有兩類人,要麼被人欺負,要麼欺負人。”
也許說的太過了點,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誰都不能否認。
《少年的你》并沒有瑪麗蘇的青春年少,而把這個血淋淋的傷疤,狠狠地揭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