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特别特殊的年代!我們觀劇也是在回顧那段曆史。

因為十年文哥,人才斷檔,國家又進入經濟建設大發展的時期。一邊是急需人才,一邊是人才緊缺。恢複高考後的77、78、79級的大學生比金子還貴重。

舉例說,那三屆的大學生,您就别問他們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了,那三年能考上就牛掰,因為剛剛恢複高考,招生也比較混亂,高分也不一定能進好大學。考了第一的發配中專都有。

在各平台上看到不少不了解那段曆史的觀衆,帶入現在的人才儲備狀況,對劇情也産生了誤解。

我們國家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是真的缺人才。那會畢業的中專生都是大知識分子。那個特殊年代的情況和現在本科生滿街跑,國外人才也大量湧入的局面完全不同【經過改開後幾十年的發展,我兔這些年真是牛氣了】。

那個特殊年代,很多考上大學的人,都是上大學之後才開始學的英文,如果不是對自己要求嚴苛,學學也就放手。可是改開初期,我們技術落後,隻能走先買進,再消化,再吸收,進而自主研發的路子。這就要求那個時期的技術人員必須精通英文。

能做到像宋運輝這樣,把技術當成理想,身居高位後還在一線刻苦專研,隻怕現在都不多。再加他天資聰明,能夠自學高中課程的腦子。

天賦+努力+執着,宋運輝活在當下至少是精英,活在那個特殊時期的特殊年代,他是不可多得的!無可替代的國家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