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通俗易懂地講述電影《囧媽》:兒子伊萬和媽媽坐了六天火車到莫斯科。
沒錯,整部電影的内容幾乎都是發生在火車上,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伊萬和媽媽。伊萬和妻子的離婚➕商戰隻不過是個小小的支線情節。
看完影片,沒有笑岔氣的感覺。在徐峥的囧途系列電影中,《人在囧途》,《泰囧》,《港囧》都是能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片,人們都是笑中帶淚地看完,仿佛看到了同為成年人的心酸。
然而,《囧媽》更像是跟《我不是藥神》同類的溫情系列片。雖然極力地插入了一些搞笑元素,看着卻笑不起來。故事的基調就是親情和陪伴,就是兩代人難以逾越的代溝,這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的遺憾,自然難以被逗笑。
我們的媽媽是否都這樣,沒事就問你吃不吃這個吃不吃那個,随身攜帶各種養生豆子随時随地開啟養生模式,想方設法讓你多吃又怕你吃出毛病,你受傷了追問怎麼回事疼不疼,給你發語音一定是60秒矩陣,你傷心了自己攬下所有過錯……
網民調侃:有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
所有的你覺得,也許都是錯的。就像整部影片想表達的主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每個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斷,自己的選擇。
同樣的意思用今年很流行的一句話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所有的你覺得,也許真的是錯的,就算如此,所有出于愛的你覺得都值得被包容和接納。
1、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幻想中的伴侶,為了達到自我滿足,锲而不舍地想要把伴侶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伴侶也許會因不斷改變自己來迎合你,也許會因為不願改變而堅守初衷,那都是伴侶的選擇。不論是誰都有自己的人生,即使已經被一紙婚書捆在一起的夫妻。
夫妻在還是情侶的時候,愛的就是那個原裝的他,成為夫妻以後,漸漸的發現了原裝有很多不完美的構造,就想方設法給他改頭換面,等到改造完成,原裝品已成了組裝品,對方還是那個他嗎,還是那個完整的個體嗎
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再不斷改造他的過程中,他成了另外一個人,你也成了另外一個人,你們兩個越走越遠,再不複當初的相愛了。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2、愛不是枷鎖
不論是媽媽,還是伴侶,我相信他們想要你成為的樣子,一定是更好的自己。
有時候愛的太深沉,愛的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反而讓你覺得沒了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他們覺得愛就是這個樣子的,你卻覺得就像是在你的身上上了把鎖。
不是的,換位思考一下,他們想要給你愛,而你嫌太多。再親近的人也需要保持最美的距離,那麼告訴他們你想要的愛是什麼樣的,他們給你想要的,不再多給,一切就會恰到好處。
3、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
大多數兒女跟父母可能都是像伊萬和他媽媽那樣,吵不完的嘴,但是吵不散得血濃于水,相愛相殺一輩子。
其實親情就是,有這個和港灣,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可以回到那個港灣療傷,重新積蓄能量,整裝待發。你回或不回,你認或不認,那個港灣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期待的事情不過都是一句軟話而已。就像影片中,伊萬沖着媽媽喊爸爸是被她氣死的,媽媽傷心欲絕,一個人跑到俄羅斯白雪皚皚的大森林,坐在那裡傷心難過,伊萬追到森林坐在媽媽旁邊時,媽媽的聲音軟了下來,娓娓講述當年她和伊萬爸爸的故事。
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很多話放在心裡暖一暖,軟化一下再說,慢慢說,輕輕說,相愛不相殺的親情才完美。
至父母,至伴侶:
謝謝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我會記住你們給過我的所有美好,我相信我們都能成為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