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2012)的劇情介紹
1942年,抗日戰争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于白熱化階段。燎原之火,生靈塗炭,天災人禍,哀鴻遍野。當軍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時,幾乎鮮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發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影片的主角老東家(張國立飾),狡猾、市儈,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無法對抗這史無前例的災難,他被迫逃荒,親眼見證着兒子、兒媳、老伴等親人的種種死狀。他的遭遇是三百萬災民的縮影,面對這群人的苦難,無論是高高在上的蔣委員長(陳道明飾),還是深入民間報道災難真相的美國記者白修德(阿德裡安•布勞迪AdrienBrody飾),以及海内外的每一個人,如何能從這眼前的人間煉獄之景側目。絕望無止的逃生坎途,中華民族多舛命運的苦難一斑……
本片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
本片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
一九四二(2012)的影評
最難受的一集
整部電影充滿了熟悉的家鄉話,但是本該最親切最熱心的口音,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比最冰冷的冰雪還要冰冷和無奈在影片剛開始的部分,可能是因為先入為主,我代入了老東家的視角,對每一升糧食的分發都感到惋惜;小寨暴亂的劇情之後意識到如果在那時候,自 ...
興亡百姓苦
#好人壞人開好車的人,不一定就是好人。一個好人,做了無數好事,最後做了一件壞事。會被定義為:——好人變壞,真實面目,虛偽小人。一個壞人,做了無數壞事,最後做了一件好事。會被定義為:——壞人變好,改邪歸正,誤會至極。世界上,究竟是好人 ...
國家興,百姓苦。國家亡,百姓苦。
1942年河南逃荒版《活著》通過影視作品, 是了解一段歷史, 高效,簡單,快捷方式。#國家興亡“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路,公爵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山坡羊. ...
民族的哀歌——一九四二台詞
台詞“一九四二年,我的家鄉河南,因為旱災,發生了吃的問題,與此同時,世界上還發生着這樣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戰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丘吉爾感冒”“爹,什麼叫逃荒呀——沒有吃的了,你願意餓死啊——不願意餓死——不願意餓死,出門尋吃的 ...
1942,河南大災,三千萬人流離失所,不得不踏上逃荒路,加上日軍的圍堵,屍橫遍野,民不聊生,政府把河南災荒當作包袱,日本人卻利用災荒赢得河南戰役。劇本紮實,鏡頭感值得稱贊,演員表演到位,樸素真實,片尾人賣人的戲是整篇的高潮段落,把兩個小時的擠壓集中釋放,馮小剛最佳影片!
從災民逃荒拓展至政界/商界的讨論,點線面俱到,進而批判了國民政府的冷漠與腐敗,倒不是不人道而是太務實。劇本改編紮實,群戲相得益彰,政府/逃荒兩條線均衡适中,既顧及到小細節的感人又擁有大場面的震撼,稍許馮式幽默滲透其中。如果編導能隻專注于戲劇,而不是過于展現悲慘,整體性會更上乘。
可以不用對這部電影有敬意,但要對曆史有敬畏之心。年輕的時候應該多讀書,老了才知道該怎麼發力。
敢于拍人禍的導演比隻拍天災的要更值得尊重。天災隻是人禍的體現,借古諷今,道盡中國人當今處境。貧富,上下,大家與小家,曆史的維度上,中國人并沒有本質改變,大衆會懂這一聲歎息。這種玄妙無需廟堂僧潤色,隻需江湖匠簡單呈現。平民黃金八點檔的簡單通俗,注定會讓高端影迷的逆反最終化為一碟醋。
劉震雲:繼續逃荒的人就告訴他說,大爺,别往回走啊,往回走就是個死。老東家說,沒想活着,就是想死的離家近一點。當他又往前走的時候,發現這個山坡上有一個小女孩,五六歲的樣子,趴在一個她媽的屍體上在哭。物傷其類,同病相憐,這老頭說我得勸勸這孩子,過去就跟她說,妮兒啊,别哭了,身子都
我覺得這種片得讓情緒遞進,但是視角太多感受就散開了,很遺憾它沒有預告片那麼好,但也慶幸它沒像大地震那樣故意煽。
從頭演到尾其實就一個字,苦。饑寒交迫的逃荒路還夾雜着日軍轟炸,每隔幾分鐘一段傷感的配樂加死人,無節制的煽情的目的就是你必須得哭。說是天災,歸根到底還是人禍,這層意思其實還是拍出來了。隻是委員長那條線太弱,原書有很多東西在裡面,現在卻成了雞肋。幸虧劉震雲小說裡有很多妙處
原來當時我并沒有看懂其中的真實和殘酷